第A33版:国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安徽“海啸体验馆”
沈阳“死亡体验室”
京城“监狱餐厅”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阳“死亡体验室”
挂遗像躺棺材,模拟死亡为高压者减压
躺躺“棺材”就大彻大悟?心理辅导走偏锋病人却能回正轨? 这法子悬!

工作人员在做﹃死亡体验﹄演示
 

N沈阳晚报 中新

核心提示:本月初,湖北武汉16名大学生“体验死亡”。经历了拍遗照、写墓志铭、躺入棺材,大学生们“死而复生”后纷纷感慨:“感受过死亡,才知道生命的可贵。”其实,早在两年前,辽宁沈阳有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就采用“死亡体验”的方式来做心理治疗,通过模拟死亡的方式,采用死前感言、宣读墓志铭、婴儿新生、新生感言等方式治疗来访者。目前已有1000多人体验过这种减压方法。前天,沈阳晚报记者也做了一次“死亡体验”。

亲历合上棺木以后内心开始恐惧

前天,为了真实了解“假死”的感受,记者决定亲自体验一次。

这个“死亡体验室”在沈阳新华广场附近一家心理咨询中心里,约四五平方米大小。走进体验室,首先要撰写墓志铭,然后躺进棺木,开始接受“死亡”。工作人员合上棺木以后,记者陷入了无声沉寂,甚至能感受到心跳的颤动。内心开始恐惧,一些生命中重要的画面不断浮现。当哀乐响起的时候,却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

之后,在新生儿啼哭声中,棺木被打开,记者走出死亡体验室,回到心理咨询室,静心写下一份“新生感言”,并接受心理咨询师进行情绪和情感调适,重新认识自我、感悟生命。

揭秘通过心理暗示减压并非人人适合

“死亡体验室”经营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汤玉龙介绍,“这是一种冲击疗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更能品味生命可贵。”他表示,死亡体验是利用心理学的暗示原理,通过模拟死亡的过程为悲观、抑郁和体会不到幸福的人群提供了一个从特殊角度审视自我和现状的机会。

汤玉龙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案例,当地一位35岁的企业管理者,因工作高压曾试图自杀。在体验了一次“死亡”以后,他主动提出降职,还经常到慈善机构去做义工。他在“新生感言”中写着:“过去以为我需要一栋别墅,其实我只需要一个温暖的家。”

“这种死亡体验会不会带来副作用,会不会把人吓着?”死亡体验,本身也充满争议。对此,汤玉龙表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这种体验。”在体验前,心理专家会为体验者进行心理辅导,还要考察体验者身体状况是否适合。

读出己见

躺在“棺材”里面就算体验死亡了?这么简单?——文露你在哪有那么复杂吗?还不如去医院急救中心体验生离死别。 ——老董

这是个好项目,在死亡面前,才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付博

减压的方式有多种,还是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中言利尔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