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廖庆升 毛朝青
一份报纸、丢弃的木板、淘汰的桌椅……这些在别人看来没多大价值的物品,对于住在福州晋安区福兴茶会小区13号楼75岁的林金俤来说,都是宝贝。靠着这些东西,他在小区内建了一个“游乐园”,让小区的老人们有个去处,在这里,老人们打打牌、看看报、聊聊天。前天上午,茶会小区13号楼前的空地上,主持人看到,一排满是“补丁”的凳子,林依伯又和街坊们坐在一块唠嗑。
缺活动场所,腾出自家杂物间
建这个“游乐园”,退休金不高的林依伯乎没花什么钱,靠的就是自己的“斤斤计较”。
10多年前,林依伯和同住在塔头的街坊,一起搬到了茶会小区。入住后,大家发现,新小区内没有聚会场所,于是,左邻右舍越来越少来往。林依伯觉得,这样下去邻里间的感情就淡了,于是,7年前,他筹划在自家楼下开辟块空地,购买几张桌子、椅子等,让大家能重新聚在一起。
可打听后发现,全部购置下来,没有上千元根本拿不下。“我的退休金才600多元,买不起。”林依伯说,最后他把自家杂物间简单粉刷下,然后买了一张桌子和四张凳子布置了一下。
到处淘东西,建起“游乐园”
不过,杂物间实在太小,随着加入的老人越来越多,四张凳子根本不够坐。林依伯和大伙商量了下,决定将活动场所挪到13号楼前的空地上,可设备从哪来呢?
“淘。”林依伯说,虽然是好事,但也不能给别人增加负担。于是,林依伯就“厚着脸皮”上门,挑选人家淘汰下来的家具。可小区来源毕竟有限,林依伯开始到附近工地寻找。工地不需要的废旧木板、钢材,林依伯捡来成为“游乐园”搭建顶棚的材料。
有了顶棚和桌凳后,他总感觉少点韵味,于是,又找来石块砌了一个鱼池,“就鱼是花钱买的。”林依伯骄傲地说。5年前,林依伯觉得老打牌也不行,他就自个儿掏钱订了份《海峡都市报》。
□主持人手记
公益更应像一种生活方式
在很多人眼里,行善就是要掏钱。其实,这并非公益的真谛。公益更像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应该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压力。就像文中的林依伯,他的收入不高,但是通过想办法,废物再利用,最后几乎没有花钱,却为小区的老人带来乐趣。林依伯说,自己做这些事,不仅没有压力,还从街坊们的感谢中获得了满满的幸福。
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公益方式——做善事,但不被其所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