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金真
今日人物:罗点点
上榜理由:她建立“不插管”俱乐部,倡导“有尊严地死去”引关注
当生命无法挽回地走向尽头,你会选择“体面”地离开还是“插满管子”地活下去?因为当医生时看过太多经历“临终抢救”患者的痛苦,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近年建立了“不插管”俱乐部,鼓励人们签署“不过度医疗”生前预嘱,倡导患者能够“有尊严地死去”。该俱乐部引发舆论关注。(1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这种抉择是当下很多家庭都会碰到的难题。当亲人的病情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末期时,到底是应该费尽家产作最后的努力,还是选择放弃治疗,让亲人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
有人会说,生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只要有一丝的机会,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患者自己都应该坚强面对,家属也应当竭尽全力为其治疗,等待奇迹的发生。这是家属对患者应该尽到的义务和责任,对儿女来说,也是孝道的具体体现。让亲人“临终不插管”地死去,对很多人来说,还真不忍心而为。
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庭不顾一切地抢救垂危的亲人而倾家荡产,结果“人财两空”——亲人没有存活,家庭因为巨额的医疗费用开支而债台高筑,这种巨大的反差很多时候深刻地影响着家庭今后的生活。
“体面”地离开还是“插满管子”地活下去?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一旦走到这一步,还真不能简单地评判其是非。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能够轻松地从各自立场要求患者家属应该那样做或不应该那样做,但这其中的艰辛与抉择的艰难,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品味。
对此,笔者是支持罗点点的倡议的。“不插管”可以让临终患者多一份尊严,正如电影《遗嘱清单》所描绘的“直面人生的尽头”。更重要的是,它让生者避免不必要的资源耗费,更好地生活下去。要做到这点,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都需要很大的勇气以及对人生的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