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侯希辰/文 肖春道/图
核心提示:对于放弃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除了难以承受的疼痛,他们还要面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助。他们不仅需要止痛,更需要心灵的抚慰。
有这么一群医护人员,他们每天奔波于福州各区县崎岖难行的山路,或者走进陋巷攀爬蜿蜒而昏暗的阶梯,往返于晚期贫困癌症患者家中,免费为绝望的病人进行止痛治疗、护理常识指导等,和病人及家属聊天唠嗑,驱走他们心中的恐惧。12年时间,这些医护人员陪伴5000多名患者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让他们安详地走完人生旅程。作为全省唯一免费为晚期贫困癌症病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慈善机构,福建省立医院宁养院的医护人员说,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人最需要的是尊严,而他们的使命就是让生命有尊严地离去。
“和她们说说话,能忘一会儿痛”
11月22日早上7点半,大雨,记者赶到福建省立医院宁养院,73岁的主任医师王丽冰和护士刘新勇、义工医生施小妹已经在做出诊前的准备。
“一定要把我们当成他们的家人,不谈死亡,不谈疾病,多谈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路上,她们反复地交代着。车到闽侯白沙镇一名70多岁的直肠癌患者家,“老张,我们又来看你了。”走进患者的房间,迎面是一股刺鼻的味道,“我这房里除了老婆孩子,也就你们不嫌弃敢进来了。”老张的脸上有些落寞,3个人却拉着老人的手,拉起了家常。
王丽冰问着老张的情况,刘新勇和施小妹则麻利地给他量血压、做记录。老张一直咳嗽,刘新勇招呼他的老伴过来,一遍遍示范着拍抚背部。问诊完,王丽冰拿出一周服用的镇痛药。见医生、护士忙着打扫房间,老张转过身,一把按住腹部,偷偷地告诉记者,知道治疗无效后,恐惧和剧烈的疼痛折磨着他,“幸亏遇到她们这些好人啊,和她们说说话,能忘记一会儿的痛”。
这段时间老张的身体越发不好,宁养院开始上门服务,“第一次来,看我房间里乱,帮忙收拾,尿垫这么脏的东西都给洗了。”老张说,时不时就会给宁养院打个电话,“问问她们什么时候来,算着日子啊”。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约好了下次上门服务时间,老张一定要送到门口,车开出去很远了,他却一直站在门前挥着手。
“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真正去关爱”
车上,刘新勇说,由于服务的对象都是失去所有治疗机会,只能带着病痛回家等待人生最后一刻到来的晚期贫困癌症患者,这些患者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疼痛,不止一次,患者开口就乞求说,“求你们尽快让我死吧”。除了疼痛,他们还承受着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无助感。
刘新勇记得,有一名鼻咽癌女患者,离婚前经常被丈夫殴打,她怀疑自己得癌症与前夫的殴打有关,仇恨引发的痛苦超过了癌症和死亡所带来的恐惧。宁养院的医生知情后,反复鼓励她说出心里的痛楚。几次倾诉后,她在医生面前放声痛哭。最终,她卸下沉重的心灵枷锁,安然离世。正是这样的倾听,使得宁养院的医生、护士们出诊一两次后,患者就将他们当成亲人,说出心里话、回忆自己的一生、诉说自己的遗憾、解开心中的郁结……
临别前,出诊小队总会告诉患者一句话,“我们很快会再来看你。”她们说,平等的关怀,是患者除了止痛药以外最需要的东西,“不只习惯性地拍拍病人的肩、拉拉病人的手,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真正去关爱”。
“知道他们的痛苦,所以想给他们更多”
中午12点,出诊小队回到宁养院,热一热同事从食堂打回的饭,她们抓紧时间把上午的出诊情况写进病历。那些病历平均每一本都有13页,详细记录着患者活动能力、疼痛性质和强度、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估。
在省立医院,新入职的医生在参加完上岗培训后,都要到宁养院当两周义工,每一天都将自己的服务内容和所感所悟记录在工作日志上。
宁养院负责人张晓芹说,2001年4月1日,在李嘉诚基金会支持下,省立医院宁养院成立,免费为贫困晚癌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宁养服务。“现在我们有3名医生2名护士,大家除了轮流每天出诊上门服务外,还有门诊服务、咨询服务等方式,免费为晚期贫困癌症病人提供止痛治疗、心理辅导、护理常识指导等。”
“患者教会我们珍惜和尊重生命”
王丽冰说,正是这些患者教会了我们去珍惜和尊重生命,一位肺癌晚期的病人,为感谢医护人员的照料,在腰腹部瘫痪、使不上力的情况下,仍然用小提琴给医生、护士演奏了一曲《青藏高原》,最后他走的时候很安详。“让病人在最后时刻最大限度地感受人间的真情与关爱,获得尊严,安详地走完人生旅程,这就是这份工作的意义。”
在诊室有一面墙,医护人员会将新患者的资料做成卡片插上去,而患者病逝后,这卡片会被取下,张晓芹一有空总会站在墙前看看,“现在卡片编号是5200多号,我们正在服务的患者有100多人,这意味着我们已经送走了5000多名患者。”张晓芹讲,几年前宁养院服务的患者平均生存期是59天左右,而现在已经是90天,“我们在延续着生命,更重要的是服务的大多数贫困晚期癌症患者都无痛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