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7版:莆田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山沟沟有喜事 开工建“二环路”
今日又有雨天气仍阴冷
试问江南谁第一 无人不道“涵江刘”
八旬老太迷路 警察冒雨救助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试问江南谁第一 无人不道“涵江刘”
莆田刘氏家族尊儒好学家风,史上登进士36人,百年间涌现三位尚书
位于江口西刘的刘公祠保留着最早入莆时建的总祠风格
 

N本报记者 黄凌燕 王钊 文/图

本报讯 刘邦建立汉朝,刘姓成为中国古代皇家姓氏。在中国历代称帝者,先后有66人,执政达650多年。刘姓入莆后,已发展成莆田望族。目前,刘姓在全国位居第4位,在福建排行第9名,是莆田第10大姓。在莆田一县四区,都分布着刘姓的繁衍宗支。

孝子护送父亲灵柩回乡 途中定居涵江成入莆始祖

刘姓入闽始于晋“永嘉之乱”,中原汉人南迁移民,其中就有刘姓。刘姓入莆最早在唐代。唐太宗大历四年(769年),泉州别驾刘韶死后,他的儿子刘友扶柩归籍。途经莆田时正值“安史之乱”,刘友见莆田民风淳厚,就在今涵江保尾定居,把父亲葬在今西天尾镇三山。刘友尊父亲刘韶为入莆一世祖,其后裔称“涵江刘”。

刘友定居莆田涵江后,到宋朝时期,他的后裔登进士的有36人,曾有“一门三秘监三尚书,若虚两代五进士”的美誉。宋哲宗皇帝曾写诗称赞“试问江南谁第一,无人不道‘涵江刘’”。

明清时期,也有刘氏入莆。福州刘存后裔及闽西刘祥后裔也有迁徙莆田繁衍。

刘氏后裔 出了三位尚书

莆田市姓氏研究会秘书长林春德说,莆田刘氏家族尊儒好学的家风,对后代莘莘学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北宋末至南宋百年间涌现出三位尚书,被莆田刘姓家族尊为“刘氏三杰”。

礼部尚书刘政是刘韶第17代孙,是涵江楼下人。他年幼时处在民族危机重重的北宋末期,出仕为官时又处在金兵大举南侵,半壁河山沦丧的南宋初期。刘政遵照父亲刘用“世治尚文,世乱尚武,建功报国”的训示,从小习文练武,后来成为岳飞的得力部将,助岳飞打了30多场胜战。

工部尚书刘榘是莆田城关北门人,他是刘韶的第18代孙。1181年刘榘中了进士,官任浙江嵊县县令。当时,江浙大旱,刘榘拨义仓米赈济灾民,得到宋孝宗嘉许。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而且还是杰出的书法家。

权工部尚书刘克庄是莆田城关人,他是刘韶第19世孙。宋理宗称赞他“文名久著,吏学尤精”,特赐同进士出身。刘克庄是宋代最大诗歌流派江湖派的领袖,南宋后期成就最好的辛派著名爱国诗人,他的作品收入《四库全书》。在莆田古今文人中,诗词成就最大也当数刘克庄。

刘姓族人各居一方 沿袭了各自独特的风俗

入莆始祖刘韶的第42代孙刘金莲研究刘姓已经十多年了。她告诉记者,如今还住在发源地保尾的刘韶后人只剩下不到100人。这源于明朝时期,倭寇侵犯,刘氏族人纷纷搬迁避难,开始分布在全市其他地区。时至今日,埭头镇刘姓人口最多,有6623人,江口镇有5239人,南日岛有5201人。在江口镇刘氏族人聚居的西刘村,还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刘公祠。这座祠是仿造当年涵江保尾刘氏宗祠建筑风格建成的,现在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姓族人各居一方,也沿袭了各自独特的风俗。仙游度尾刘姓族人每年重阳节都要祭祖。祭祖所用的肉、香、烛、纸钱等祭品数量和样式严格按照族谱里的描述。祭祖当天,附近7个乡的刘氏子孙都来到度尾刘氏宗祠,祭祖仪式由族长主持,当年度当地刘姓高考状元诵读自古流传下来的祭文。这个习俗从刘韶20代孙刘诚甫前来度尾开基,子孙祠堂建成后开始传延。

巧合的是,榜头镇横汾刘氏宗祠也有这样的风俗,同样在重阳节,附近4镇13乡的刘氏都要进祠堂祭祖。而江口一带的刘姓族人则保留着元宵祭祖的习俗。他们的祭品也很特别,有甘蔗,还有柑橘等。元宵节当天,游行队伍都要绕行到当地各祠堂、各房祖屋里,热热闹闹地举行庆典活动。

【刘姓图腾注解】:刘的本义是掌管测定春分点的氏族。刘姓图腾由一位长者手持刻刀契刻春天秋天天气到达地球的运行规律,简作“留”。“卯”为春天的天门,简称“春门”,“田”为立主表天竿的天象台惠,“卯”与天竿建木结合称作“柳”,其氏族称相柳。秋门今作“酉”,由祝融氏的“郑”姓所主管掌握。“刀”是契刻太阳周天运行历度的标记,古代称作“卜”、“占”、“卦”或“则”。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