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品坦洋工夫说风云往事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坦洋工夫说风云往事
二十多年前,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提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如今,福安社口镇坦洋村3000多亩茶园已成为当地农户的聚宝盆,见证了八闽农业的蓬勃发展历程
秀美的坦洋村茶山下,一条溪流如同玉带绕茶山而过
坦洋村村支书缪施进拿出当年的照片,向记者讲述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到村里鼓励发展茶业的故事
坦洋村规划建休闲茶博园,精心打造历史文化名村
 

N本报记者 杨永敏 林忠锦/文 王浩志/图

核心提示:冬日。晴好。福安社口镇坦洋村,山缘溪畔,两侧茶山青翠环绕,偶有翠竹相缀。舀一勺茶,冲上热水,金黄色的茶汤在杯中荡漾,茶香四溢,啜一口,满嘴香甜……在福安坦洋村,村民邀记者品茶,和我们聊今年茶叶的收成,讲述当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鼓励村里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的故事。

“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底穿靴子”,这是绿色生态茶园的生动写照,而这只是福建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福建农业与山海相依,发展农业,更要保护生态。一直以来,福建历任领导都非常注重农业经济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体验】

茶山上建休闲茶园,品茗赏景护生态

驱车从福安出发,循山缘溪而上,过龙凤桥、真武桥,经过一座座茶山,就到了桂香山脚下的坦洋村。热情的主人邀请远方来客进屋品茶。

“今年收成不错,收了两万斤”,村头茶庄里的老板娘,笑脸盈盈,娴熟地泡着红茶,杯中鲜亮的金黄色茶汤好似暖阳,几杯下肚胃里暖暖的。去年,坦洋村产茶300多吨,农民人均纯收入8900元,“今年价格行情还行”。

茶庄门口的溪流沿着长长的峡谷,弯弯曲曲,潺潺而下,两岸翠竹摇曳,清新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这村里祖祖辈辈种茶,种茶史和这溪流一样源远流长”,村里的老人指着溪流,自豪地说:坦洋村世代飘着茶香!

11月18日,村里的老支书缪施进,带着记者沿着弯弯曲曲的茶山道,登上了村东头的茶山顶。从山顶上望去,溪流如同玉带绕茶山,半个村庄一览无余,清风徐徐吹过,脚边白色山茶花飘出淡淡的馨香。“这里目之所及,都是村里的茶山”,缪施进介绍道,目前已有专业公司介入开发,正在建一个休闲茶园。

据介绍,坦洋村要打造“坦洋工夫”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修缮保护古民居,把坦洋村打造成为集生活居住、茶文化展示、古民居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村。

【讲述】“习书记多次来鼓励大家种茶,茶山面积增十倍”

缪施进邀请记者到村部坐坐。在村头的村部目前正在修缮,在简易的接待室内,记者看到墙上的一张照片,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和村干部的合影,而缪施进就站在习书记的身后。

“当时,坦洋村是习书记的党建基建对接点,他下村里视察多回”,缪施进清楚地记得,1989年9月初秋的一天,习书记调任福州数日后,与接任宁德地委书记的陈增光一起来到村里,了解村里的茶业发展情况,并对地委工作做了简单交接,成就一段“一杯清茶朴素交接”的佳话。

“那天习书记先到村里视察慰问,然后就在这二楼开了个短会,会上,他再次提出希望我们推动坦洋茶叶的发展,会后,参会人员在楼下留下了这珍贵的合影。”记者看到,照片上的习书记一脸亲和,衣着朴素,脚上的鞋子上布满了尘土。

“习书记当年提出,坦洋村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茶业”,坦洋村村委会主任胡晨潮告诉记者,当年村里种植茶面积只有300多亩,习书记要求多渠道发展茶叶经济,于是,村里提出“谁种谁所有”,鼓励村民种茶。这盘活了荒芜的“祖宗山”、“宗祠山”,茶山面积短短几年涨了十倍,种植面积短短数年增至三千多亩。“有了当年奠定的基础,才有现在坦洋村茶业的发展”。

“这几年,合作社团购原材料,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指导农户种植,精制茶叶,统一包装、统一营销”,胡晨潮说道,茶叶品质提升了,茶的销售价格涨了四五成,农户收入提高了不少。据介绍,截至去年,坦洋村全村拥有茶厂35家,茶店(茶行)18家。

经多年努力,2006年“坦洋工夫”红茶被中华名人协会指定为中华名人特供茶。近5年来,“坦洋工夫”创造了中国茶界的数个第一和唯一:红茶领域的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第一个证明商标;第一个红茶国家标准;30亩中国坦洋工夫母种茶种植资源唯一保护区;9万多亩特有高香型品种茶园;2206亩世界上最大的桂花茶园;中央政府机关唯一红茶采购供应商。

“鼓励发展林业,习书记送电饭煲保森林”

今年已经75岁的李金煊,是原宁德地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他告诉记者,习书记在宁德期间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习书记当年提过,闽东一靠农业,二靠工业,要重点抓农业。”

“他很关心农民的”,李金煊说,习近平经常下农村调研。他记得前几年去屏南县石牛头村,村里老人依然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习近平书记步行跋涉了四五里的山路,到村里慰问老区人民的情景。

“习近平到村里,询问了村民有什么困难没有,村民都很客气,没有提”,李金煊介绍道,习近平从村里出来后惦记老区道路不通,人民生活比较艰苦,因此,立刻要求屏南县拨一些款项,给村里修路、通电、通水。至今村里的一些老人说起这事还津津乐道。

“他注重农业发展,也很注重生态保护。”李金煊和记者讲起了另外一件事。上世纪80年代末,屏南路下乡凤林村建了一个小水电站,免费为村里供电,但是村里电消耗少,电一直消化不了。“习书记考察后,认为这个村在山里,比较适合发展林业,但村民常年砍树拣柴烧火,不利于保护生态”,李金煊说,于是,习书记和水电部门一起下乡,给农民发电饭煲,鼓励农民用电饭煲做饭,既消耗了电,也把森林保了下来。

李金煊介绍,自此以后,凤林村以发展特色林业为主,经过几次改造,目前该村发展毛竹4000多亩,发展板材产业。

【数字】发展特色农业,农民收入居全国第七

“习近平同志对农业非常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福建省农业厅经管处处长陈玲告诉记者。

福建历任领导都非常重视福建的农业经济和生态保护。今年,时任省委书记孙春兰在下乡调研时提出,要在壮大特色产业上下功夫,通过农业合作组织解决农户的资金、信息、技术、人才需求,推动特色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省长苏树林也曾提出,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大力发展精细农业、设施农业、高效生态农业和安全农业,增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农业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据了解,目前我省基本形成了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闽东南临海蓝色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等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重点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林产业、园艺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和畜禽、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等十大重点特色农产品。据统计,2005—2010年期间,十大特色农产品产业的产值从1164.21亿元增长到1911.78亿元,增长64.2%(现价),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从59.2%提高到82.9%。

2011年我省实现农业产值1136.65亿元,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8779元,比2010年实际增长12.3%,位居全国第7位。2011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09.9亿美元,其中出口68.9亿美元,居全国前三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