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江方方 文/图
关注理由:对着黑白色 方块用手机摄像头一扫,能加微信好友,能装软件,能上网,还能看视频。但不少人却忽略了该二维码的生成来源是否可靠。昨天,一位福州网友发微博称,自己扫码后中了手机病毒,被扣费两百元。
记者调查福州手机维修店发现,不少人刷二维码时手机中毒,或被扣费,或收到很多骚扰短信。专家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街头发布带有虚假打折、交友等信息的卡片,在卡片上的二维码中植入病毒木马,引诱市民去刷,刷后就会导致手机中毒,户主密码就会被对方窃取。
刷街头二维码“折扣券” 一夜间被扣两百元话费
网友“锅得钢”发微博称,“刷‘码’有风险,打开须谨慎!”“锅得钢”介绍说,之前,觉得二维码很好用,市区高峰期停车位难找,用手机查询,通过拍二维条码相片,就可以得到自己所在位置的停车场信息及综合实时路况。
“特别是自从二维码可以用来加微信好友、粉微博、拿美食优惠券后,就已经习惯见码就扫。”前几天,在东街口附近,有人在发传单,里面有吃火锅折扣信息:“只要扫码,安装手机优惠券软件,即可享受折扣。”让“锅得钢”感到纳闷的是,自己刷了二维码后,跳出一个链接,自己在手机上装好这软件后,优惠券信息并没出现,倒是在第二天醒来时收到了手机欠费通知,一查,一夜之间被扣了两百元话费。
“锅得钢”后来想到,应该是那条通过二维码下载的链接地址带有病毒,最后,赶紧将手机送修。
福州不少手机用户刷二维码中毒
正是由于二维码给人以“新潮”、“便捷”等印象,福州不少年轻消费者养成了“逢码必刷”的习惯。在他们看来,刷二维码只是获得资讯,非常安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昨天,记者在五家苹果手机福州授权维修店了解到,刷二维码“中招”的“果粉”有不少。
昨天,福州市民李女士刚从手机维修店将手机拿回,她告诉记者,以前她总是掏出手机,对着宣传海报一阵乱拍,现在不敢了。正是这些宣传海报或广告上的小黑白方块,也就是二维码,让她的手机中毒,经常收到乱七八糟的短信与骚扰电话。
与李女士遭遇类似的市民还真不少。据苹果手机福州台江区一家授权维修店初步统计,仅他们一家店,今年以来,因刷二维码出现问题的手机就有将近500部,其中中毒的就有上百部,系统重装的有四百多部。
记者体验:制成带病毒二维码很容易
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刘晓敏告诉记者,二维码是一种信息编码方式,也是一个载体,其中储存着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内容,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用软件解码后,即可从这个黑白相间的图块中获取相应信息。目前,二维码多应用在商业活动或网络链接等领域,是和消费者互动的一种方式,如扫描杂志上的二维码,就能观看文章相应的视频资料,通过识别参观者手机上的二维码验票入场等。
据介绍,由于二维码技术已经很成熟,普通网友在网上搜索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二维码。以二维码名片为例,只要根据提示输入姓名、电话、手机、邮箱等信息,网站就能自动在线生成一张专属的二维码名片。
随后,记者在一知名软件里,搜索下载了一款“二维码生成器”,然后找了一个恶意网址和带有病毒软件的下载地址,把该网址复制粘贴到二维码生成器里,生成二维码图片。最后,记者把这个生成的二维码图片保存,很容易就生成了“二维码”。
专家解释:二维码本身无毒,有毒的是链接
昨天,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到一国内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报告称,今年一季度至三季度的手机病毒传播渠道当中,二维码、微博链接正在成为恶意软件新的传播途径。
报告指出,目前很多手机用户在刷了二维码后出现了手机系统崩溃的情况,同时还有很多用户在刷了二维码之后用手机登录QQ、微博、手机银行时发现由于账号、密码异常而无法登录。
刘晓敏告诉记者,任何人都可以制作二维码,一些恶意行为会将带有病毒程序的网址链接生成二维码,用户用手机扫描后会得到该链接,如果进一步点开操作,就会在联网状态下导致手机中毒。用户很可能习惯将银行卡号密码或者其他账号信息存在手机上,一旦中毒,密码就会被对方窃取。“二维码中通常含有文本或网址,如果扫描后得到的是单纯的文本信息,该过程一般不会中招,但如果解码后得到的是一条网址链接或运行程序,用户出于好奇,又进一步点开操作,这一步才是中招原因。”
专家提醒:可安装相应防护程序监控
二维码从外观上看,感觉都一样,无法鉴别是否藏“毒”,那么,要如何预防二维码中毒?刘晓敏告诉记者,比如,你刷了一个促销服装的二维码,手机上网打开,就会指向淘宝的一个正常店铺网页,那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让你看商品、选服装、结算并享受优惠,而无需你另外下载软件。不要见“码”就刷,特别是不要刷一些不正规网站上提供的二维码。在刷码前一定要鉴别来源是否权威,通常来说,报纸、杂志、知名品牌海报上提供的二维码是安全的,但在网站上发布的,或是街边传单上的二维码,需引起警惕。“另外,还要在手机中安装相应的防护程序,现在不少安全软件都加入了一个监控功能,一旦出现有害信息,可以及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