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陈超 关铭荣
大米缓缓倒入黑炉,加糖精、盖上盖子,把炉子架在架子上,点燃一摞柴火……“这炉子烧八分钟后,就可以开炉吃爆米花了。”28日,福州放晴了,在尤溪洲桥下,67岁的卞大爷一边摇着炉子,一边笑着说。
“你看,这些炉子、架子啊,当年花200元买的,现在都成古董咯。”卞大爷说,20多年来,这台老家伙一直跟他走街串巷。
“有这一声响,才叫爆米花”
在80后的童年记忆里,这个“神奇”的爆米花炉子,是美味的代名词。很多人见了卞大爷的炉子,还会凑上前看看,只是,这样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八分钟时间一到,卞大爷便从椅子上站起了身,把黑炉子的一头套进长长的蓝色布袋里。“捂住耳朵,要爆米花了。”提醒完围观的市民,卞大爷便在炉子开关处插上一根铁条。
看大家都捂着耳朵,卞大爷长吁了一口气,扶稳了炉子,右脚用力地向开关处的铁条踩了下去。大爷刚落脚,布袋中的黑炉子传出一声沉闷的巨响,布袋的另一头也瞬间鼓胀了起来。
“看,有这一声响才叫真正的爆米花。”卞大爷解开布袋另一头的绳结,将香气四溢的爆米花交给一旁等待的顾客。
来卞大爷这爆米花的顾客,不少都是自带食材,像大米、玉米等,甚至还有白果。卞大爷说如今在吃上人们花样也多了起来,可二十多年前他刚干这行时,可不是这样的。
曾经“很高端”如今无人问津
卞大爷说二十多年前爆米花可是个高端食品,在福州孩子们只有过年时才能吵吵嚷嚷地拖着大人去他那爆米花,“那时候爆米花很流行的,我在哪里做哪里就会围一大群人,想吃还得排队呢。”但那时候的原料也比较单一,都是用大米。
而到了现在,来卞大爷这爆米花的顾客越来越少了。“现在大家都会用微波炉爆米花了,我这种传统手艺又慢又麻烦,看来是要淘汰了。”卞大爷说他之所以坚持用传统手法爆米花,一方面是照顾一些老顾客,让他们可以吃到儿时的味道;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这种传统工艺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