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何旌 王浩志 文/图
本报讯 没有闲言杂语,只听见冬日的雨声轻轻敲打在古宅窗外的屋檐上。上周六上午,在三坊七巷文儒坊43号抱云山房的翰墨书香间,主人早早地就为书法班学员备好文房四宝,孩子们一踏进大宅课堂的门槛,就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书法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蔡清德老师细细解析汉字起源与书法形态,让孩子们不仅对书法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也在书写的一笔一划中,有了不同的气韵。
名师:写字先解字
当日的课堂,蔡清德老师从仓颉造字的故事说起,告诉孩子们汉字的来历以及构成的几种方法,并强调在人类文明史上,只有中国的文字——汉字书写发展成为一门艺术,书法是中国艺术与文化的核心代表。
蔡老师说,书法并非是技巧上的单纯的适应性训练,它还需要书写者对文字深刻的理解与领悟。“我的学生都需要做到能把一个字说‘活’三分钟,说出字的故事、对字的领悟,想写好字,必须先有对字的深刻解读。”蔡老师试图与孩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一个月几堂课的时间会很快过去,只有真正掌握对字的分析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入门:莫忽视简单
书法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讲究气韵、力量和总体布局,写好字尤其需要静心、集中精神,并且能做到心神与和手中的笔合一。课堂练笔,蔡清德老师要求学员们从只有一横一竖的“十”字习起,并反复练习。有小学员按捺不住了——为什么一节课练习的只有一个“十”字?
“别看只有区区两笔,‘十’却并非一个简单的文字,越看似简单往往越蕴含着变化和玄妙,也越容易被忽视,让大家反复写‘十’,是为了让孩子们从最简单的字中领悟字的丰富性,做到举一反三。”蔡老师给出了精妙的解答。
蔡老师说,他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要求学生站起来有力度地去书写,并且书写时可不拘泥于宣纸的格式,随性将字写大……所有做法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熟悉毛笔并能逐渐掌握毛笔的运用能力。“写长线条,写粗线条,用力地把书写时的每一笔一划按下去,学会用大字去征服自己的毛笔。”蔡老师告诉大家,当每个人学会分析汉字,懂得运用毛笔,毛笔书写将不再是难事。
亲子:书写受益多
端正持笔、中锋运笔,福州仓山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小女生林振南,是本次少儿书法提升班最小的学员。小林高度的专注力受到了蔡清德老师的好评。林妈妈告诉记者,女儿一年前学写柳体书法,几乎每天练字一小时,写字时从不喊苦喊累,还乐在其中。蔡老师的课堂,有故事,有提问,也有谆谆教导,让孩子容易吸收也引发思考,受益匪浅。
鼓楼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小郭,也和妈妈一起来到课堂。小郭此前师从一位书法爱好者,如今师从名师,小郭认为两位老师的风格有许多不同之处,蔡老师更注重内涵也更为大气。
“以前也练过毛笔,但现在拿起笔似乎都写不出字了。书法一定要持之以恒,没有动笔就容易生疏,”郭妈妈说,此次和儿子一同报班拜入名师门下,孩子有新的领悟,而她也重新有了习字的激情。
●感谢福州明视眼镜有限公司为本次活动提供礼品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