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36岁的陈女士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最近她常感到眼睛容易疲劳,看一会儿电脑或电视就觉得眼干、眼涩、眼痛,而看书读报时老觉得字太小有些模糊,把书举远一点又看得清楚了。
“这不是老花眼的表现吗?我才30多岁呢,这么早就老花了,不会是有什么问题吧?”陈女士心里一阵紧张,赶忙到福州东南眼科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以及询问后,医生告诉陈女士,眼底正常,就是老花眼了。“可是,我以前的视力可好了,别说1.5了,2.0我都看得清清楚楚呢。”陈女士感到十分不解。
东南眼科医院眼视光学诊疗中心夏江胜主任解释说,老花眼是一种正常的退化现象,到了一定年龄每个人都会出现,但每个人的视力情况不同,表现出来的时间就不同。陈女士以前有轻微远视,她就可能比其他人更早老花。
老花眼为何提前?
夏江胜主任介绍,老花眼医学名称叫“老视”,是指上了一定年纪的人逐渐产生近距离阅读或看东西困难的情况。这是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现象。因为,随着年龄增加,眼睛的晶状体逐渐变坚实和硬化,眼睛调节力渐渐减小,使看近处物体的清晰度越来越低。
一般来说,老花眼的发生和发展与年龄直接相关,大多开始出现在40-50岁左右,但是它表现出来的时间迟早和严重程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原先的阅读习惯、照明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陈女士原来有100度的远视,但是年轻时眼的调节功能良好,正好能抵消轻度远视,现在到了一定的年纪,眼睛调节能力开始下降,再加上长期近距离用眼,使得眼睛的调节功能不够用了,两者相互影响,她就比其他人更早表现出老花了。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原来有轻微近视,现在开始老花,两者度数相当,反而会觉得视力更正常了,这只是个人的感觉,眼睛老花的趋势是没有改变的。
视力下降,不一定就是老花眼
“老花眼是正常生理现象,同时它也是身体器官开始衰老的信号。但并不能以此为借口随便对待它,有时它也可能掩盖其他疾病。”东南眼科医院院长、白内障诊疗中心主任赵广愚说,“人到中年后视力减退,既有中老年生理性的组织和功能衰老的影响,也有中老年期易患的各类眼病等因素所致。事实上,许多眼疾都与‘老花’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比如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初期都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非专业者很难区别。生活中,不少中老年朋友出现视力减退症状时,就以为是老花眼,如果自己凭感觉去商店、地摊购买一副老花镜,这样做会掩盖其他眼病。”
因此,中老年朋友出现视力减退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除了查视力外,最好还要查查眼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白内障等相关疾病。
老花镜也要讲究,隔几年就要更新
夏江胜主任告诉记者,他在门诊中发现不少中老年朋友戴老花镜都很随意,购买时只是试一下“晕不晕”,只要能看清楚并且头不晕,就没问题。此外,夫妻共用一副老花镜、常年不换新眼镜等问题也十分普遍。
“配戴老花镜也有许多讲究,不正确的配戴方法不仅起不了作用,还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赵广愚院长解释说,人年纪大了之后,眼睛的屈光系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透明度下降、屈率变化等,而且还可能存在两只眼睛衰退程度不同等情况,如果随便买一副眼镜,不仅无法达到视觉最佳点,还可能产生视觉干扰,进而导致出现眼痛、头晕、视力下降等不适症状。另外还要注意,老花眼是进展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度数还会加深,要到55岁以上才会进入稳定期。所以老年朋友每隔2-3年就要到医院做严格的医学验光,确定眼镜的最佳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