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涵江红砖厝“小上海”的红楼梦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12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涵江红砖厝“小上海”的红楼梦
闽南红砖建筑最近入选“中国世遗预备名单”,其实,莆田涵江的红砖建筑也毫不逊色
顺茂隆宅
“涵江自昔繁华地”,依水而建的“东方二十九坎”,融合中西风格,见证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涵江贸易的繁荣
老屋里的竹摇篮,触动心底的记忆
屋顶的小狮子精致生动
顺茂隆宅,沉稳的红色铺开,“甲第巍峨”的气势扑面而来
静谧的屋间小巷,带你穿越时空
 

N本报记者

陈仲庶 李熙慧/文 王浩志/图 通讯员 蔡文炳

上月,国家文物局将“闽南红砖建筑”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消息传开,不少莆田读者来电说,涵江的红砖建筑毫不逊色,弥足珍惜。

涵江是千年古镇,自古繁华,人称“小上海”,明朝诗人王伟有诗云:“涵江自昔繁华地,桑柘连荫百余里。笙歌摇曳树底闻,甲第巍峨空中起。”

这个“甲第巍峨”,说的就是涵江红砖厝——红砖红瓦,注重木雕、石雕,屋顶多为双坡面悬山顶、燕尾脊,有别于闽南地区的硬山顶,更显飘逸。

涵江红砖建筑明清盛行,直至解放初,绝大部分建筑都离不开红砖,百年左右的“刘协台宅”、“顺茂隆宅”、“东方二十九坎”还基本完好,在老人眼里,它们是豪宅的代名词。

当地文保人士带我们去看标志性的“顺茂隆宅”,边走边讲古:红砖厝先看“几间厢”,从正面看,有几间厅房就有几间厢,“顺茂隆宅”是两进九间厢,108个房间。房主徐氏是仙游富商,在上海发家后,来涵江买地建屋。1926年开建,投入13万银元,历时15年才建成。

转过街角,看见一座赭红的临河大宅,掩衬于杂树间。巨石座基,红砖垒墙。那种沉稳的红色,站在跟前,就可以感觉到它的厚实。

走进大门,一亩多的院子通体红砖。在护厝的围护下,正面“九间厢”一字排开,很是气派。屋脊两端开叉起翘,形似燕尾,厚重的老宅顿显轻盈。

抬头看房梁斗拱,木雕装饰讲究,花卉、人物、瑞兽,一丝不苟;门窗也多是格扇,格心是菱花、金钱,明摆着富贵人家的考究。

昔日繁华,曾如屋后的河流般丰沛。清末,涵江三江口就名列福建五大港,抗战时,除三江口外,福建沿海各港均被封锁,涵江空前繁荣,红砖豪宅极盛。距“顺茂隆宅”不远处,是“刘协台宅”和“东方二十九坎”,据说刘协台曾是清军的剃头匠,无意中立下战功,回来盖屋;后者是陈氏富商的巨大货仓,后被日军炸了四个坎,成了“二十五坎”。此外还有鳌塘别墅、庄喜宅、馨美堂……每座红砖大厝,都有故事。

起大厝是莆田人一生的大事,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著名侨乡涵江江口镇许多全家定居海外的华侨,还花巨资,在老家盖起红砖巨宅,可惜常年空置。

为俯拍“顺茂隆宅”,我们登上旁边的楼顶,放眼望去,到处是成片的红砖建筑,庭院精致,厅堂静谧,屋脊飘逸。灰色的水泥楼慢慢消退,滞缓的河流渐渐生动,红砖楼里的笑声,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安利驴行小贴士:涵江红砖厝主要分布于老城区萝苜田、芦程等地,步行可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