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廖庆升 王浩志
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电表箱占去大部分空间,再摆了一张小桌子和椅子,屋内几乎没有转身之地,吴大鹏每次起身,都要小心翼翼。
今年64岁的吴大鹏,身份是鼓楼湖滨路西湖新庄小区的物业主任,10平方米的配电房就是小区物业办公室,他在配电房里办公近两年了。老吴说,小区两幢楼共110户人家,每户15元的物业费,20年过去了,从没涨过的物业费连一间办公室也租不起,只好搬进配电房。但已经为小区服务20年的老吴早已把小区当成第二个家,虽然办公条件艰苦,他还是舍不得走。
20年前15元物业费可以维持运转
“那时15元够一个人一周生活。”
对于20年前的物价,老吴还记忆深刻:15元钱就够一个人一周的生活费了。1992年,老吴所在的物业公司接手西湖新庄小区时,每户收15元钱的物业费,如果业主全部交费,完全可以维持物业的运转。
“那时候物业主任的工资也就不到200元。”老吴说,那时候小区刚交房两年,基本不会涉及维修问题,所以不用额外花什么钱,公司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就在边上的办公楼租了间办公室。因为有盈利,公司还主动免收了小区内10户困难户的物业费。
20年没涨物业费,主任兼干门卫、电工
“2000年后,工资就保持在600元了。”
随着物价的上涨,员工的工资也提了,老吴的工资也从最开始的200多元,涨到了600元,两个门卫的工资也相应地上涨。但从2000年以后,他的工资就彻底停滞不前,保持在600元。“公司是真的没有钱。”老吴说,因为每户15元的物业费一直保持不变,一开始就没有收费的那几户业主,也不好意思开口再向他们要。整个小区每月1500元的物业费,到了2000年就不够支付员工的工资了。“幸好公司还在其他地方承包了一些商用盘用来补贴这里,否则早撑不下去了。”老吴说。
即便有公司做后盾,物业的运营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虽是物业主任,为了省钱,老吴还兼了小区的电工、门卫。到了去年,每月500元的办公室租金也成了负担,老吴只好把房子退了,搬进了小区的配电房办公。电表箱近在咫尺,老吴说自己不怕,“再说了,不在这里,也没地方办公”。
小区当成第二个家 他舍不得走
“小区怎能没有物业呢?”
小区里有四五户业主主动提出过要涨物业费,但老吴琢磨来琢磨去,还是没下定决心。他担心一旦提高收费,一些原本就靠低保金生活的业主更交不起物业费,之后索性不交了,这样会造成物业费收得更少。“我们尽力撑着吧,再想想其他办法。”老吴说。
家人劝说过了退休年纪的老吴回家安养,但他一直没舍得走,说自己在这个小区呆了这么多年,每一户都知根知底,这里也早已经成为自己的第二个家,每天只要呆在小区,就觉得安心。“而且小区怎能没有物业呢?”老吴说,值得自己自豪的地方是,这么多年来,小区几乎没有发生过一起盗窃案件,“如果我们不干了,估计没有别的物业会接手,那住户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