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帅 马俊杰 文/图
本报讯 “一个大男人可以站在鼓面上,鼓面真结实!”昨日,在莆田市荔城区的一条小巷里,记者看到一个杂技般的场面引来了不少围观群众。走进一看,原来是这里有一家林家鼓店。店里保留着传统的制鼓手艺,人站在鼓面上踩是制鼓手艺中的一个环节,让鼓面更有弹性、更结实。
曾几何时,鼓声是许多莆田老年人心中的“莆田好声音”。社会发展了,现在一般用机器做鼓。但老艺人说,手工做出的鼓,鼓声更有传统韵味,他会一直坚守。
一张牛皮 做两个鼓面
站在鼓面上的林先生告诉记者,这个鼓店现在由他的父亲老林师傅当家。制鼓手艺已经传好几代了,老林师傅现在仍然是以纯手工的方式做鼓。记者在狭窄的作坊里看到许多箍成桶状的鼓身,老林师傅正在用木片制作鼓梆。他说,他做的是这门手艺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
“做鼓面的牛皮一定要选用黄牛皮。”老林师傅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一张牛皮只能制作两张大鼓面。老林师傅说,制鼓的方式一般是先把两张湿牛皮分别蒙在桶状鼓身的两端,用麻绳和小木棍把牛皮拉伸开来,让牛皮晒干。然后手持大木槌用劲敲打鼓身旁边的木榫子,使牛皮鼓面绷紧,而且人要到鼓面上踩,以检验它的坚韧程度。“我有140多斤。”林先生说,经过拉扯、经过踩的鼓面才算合格。最后的环节是剃掉皮上的牛毛,给鼓身上油漆。
手工制鼓 少了
“早些时候,鼓声是许多莆田老年人心中的‘莆田好声音’。”林先生说,过去这种牛皮鼓的用途很多,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都少不了它。例如踩街舞,在过去缺少娱乐的年代里,表演很吸引众人的目光。表演时,演员们扮演不同角色,手持各种道具,伴着鼓点轻盈地跳着,总能得到阵阵喝彩。
“还是有些人慕名而来。”老林师傅说,因为现在用机器做鼓很常见,来林家鼓店里买鼓的人少了。但是还是有些人会特意来买纯手工做的鼓,也有人把过去用过的旧鼓拿来更换鼓面。记者在小店里看到,许多旧鼓都堆在作坊的一角。
林先生说,虽然收入很微薄,但是,林家鼓店会一直坚守。他们相信,手工做出的鼓才是最好的,敲出的鼓声才最有传统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