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奇幻 因为相信而真实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2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幻 因为相信而真实

图中人物从左到右依次为:占海特、江成博、杨东平、张丽莉、朱清时、“鹰爸”
 

特刊策划/撰写 叶琦 李薇 李建芳 何旌 制图/晓蕾

2012的脚步匆匆,一转眼已是行将远去的背影。

对中国教育而言,这是变革的一年。“教育公平”呼唤声中,异地高考艰难破冰;“教授治校”的坚持之下,南方科技大学艰难“转正”……那些曾经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奇幻”之事,在很多人的执著和努力之下,正在一点一点变成真实。

这也是感动的一年。当失控汽车冲来的瞬间,“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行动完美诠释了人间至真至善。

这同样不是让人心安理得的一年。虐童的教师、学历造假的教授,拷问着人性与良知;让孩子雪中裸跑的“鹰爸”,更改国旗下讲话的少年,诉说着对现状的怀疑和挑战……

在岁末热映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一人一虎在海上艰难求生,派却说:“对猛虎的恐惧令我惊醒……如果没有它,我不可能活到今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猛虎。所有的罪恶、黑暗、不公和争议,就如同猛虎,提醒着我们去努力追寻善良、光明、公平和梦想。

有感动,有愤怒,有激辩,有突破,有遗憾……2012年,见证中国教育的一场“奇幻漂流”。这一段旅程并不顺畅,却始终怀着信仰和梦想。而希望,就在2013。

那是一段充满奇幻的经历,我会永生铭记。

也许从没有哪一年,对教育公平与改革的呼声,像2012年这样响亮。15岁少女占海特微博高调“约辩”,争取异地高考权;教育学者杨东平“叫板”北京人大附中,只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中国高校改革试验的先锋朱清时,在历经波折后终于等来了南科大“去筹转正”的批文……

改革的道路总是荆棘丛生,但正如《少年派》的预告片所说,“你的每段回忆,你的每个旅程,都将引领你创造奇迹。奇幻,因相信而真实。”今天,无数人一点一滴的付出和一丝一毫的努力,将书写历史、改变明天。我们所期待的美好,终将因信仰而实现。

占海特:梦想哪一天照亮现实?

“如果教育不是填平鸿沟而是扩大鸿沟,那就是不公平中的不公平。”15岁少女占海特这句话,道出了千千万万随迁子女的心声。发微博公开约辩异地中高考权利的占海特,成为备受公众关注的焦点人物。

占海特祖籍江西,但在珠海出生,4岁多时随父母来到上海生活,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在上海就读。由于没有上海户籍,她成了全班36名学生中唯一没有资格进入上海市中考考场的学生。占海特觉得自己是“新上海人”,但很多上海户籍人士却称她是“蝗虫”。追求异地中高考权利的她,在多次上访无果后,把微博当作了自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占海特说,她不希望等待改变,她想做的是推动改变。

改变已经在艰难破冰——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10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等30位专家学者联名向国务院、教育部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教育部门领导递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

截至目前,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表示将在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方案,福建省也将在2014年率先放开“异地高考”,但北京、上海、广东等“敏感地区”,仍未有具体消息。

点评

机会均等的呼声已不可逆转

对教育公平的渴望和机会均等的呼声,因为占海特的“挺身而出”,显得特别强烈、特别响亮。站在占海特身后的,是全中国千千万万的“随迁子女”和“进城务工家长”。

在北京、上海等地,异地高考遭到了“本地人”的强大阻力,反对的声音也并非全无道理。利益博弈的背后,是教育公平的艰难推进。在当今中国,“占海特们”的诉求,已经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还关系到社会的顺利转型与健康发展。一个公平正义、机会均等的社会,应该有能力让每一个孩子平等地享有实现“中国梦”的机会。

朱清时:南“科”一梦终成真

今年,朱清时的“南科”一梦终于成真——南方科技大学“去筹转正”,获准正式招生。此前在2011年,南科大决定在不经教育部批准的情况下自主招生、自授文凭,45名学生因此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小白鼠”。

从筹建到获准,五年来,在“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的坚持下,南科大历经重重困境,朱清时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然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于过去的种种艰难,朱清时只是无奈地笑笑——“最艰难的经历,留待十年后再说”。

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南方科技大学一直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田”,但一心“自主招生,自授文凭”的朱清时,最终还是没能绕开高考。今年,“转正”后的南科大被纳入提前批招生,采取的选拔方式是“高考成绩(60%)+学校自主测试(30%)+高中平时成绩(10%)”。这样的选拔方式,多少让舆论失望。朱清时自己也承认,今年的招生方案还不够理想——在他的设想中,自主测试的比例占得更高,而且要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人等各方面都反映进来。

不过,这位老院士说,舆论的质疑是因为人们对南科大寄予了太大期望,“理想的东西往往都不能一步到位实现,要积小步成大步,就是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走,最后变成一大步。”

点评

老骥伏枥,只因壮志未酬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路途上,朱清时堪称先锋。在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南科大的情况下,他没有退缩,而是默默地承受着压力,在改革理想和中国现实之间,艰难地往前迈出一步,又一步。老骥伏枥,只因胸怀梦想;白首出发,唯愿壮志能成。如果20年后南科大能真正培养出一批有真本事、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那将是对这位老校长这些年来倾力付出的最好回馈。

杨东平:牛孩牛校不是义务教育

曾经炮轰“奥数危害猛于黄赌毒”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今年将矛头指向了义务教育“择校”,北京人大附中首当其冲,成为杨东平“叫板”的对象。

11月,新华社在一篇稿件中援引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2年北京市小升初概况》称:“中国人民大学附近的一所名校,小升初择校费50万元到80万元,家长为公司副总裁的‘共建生’赞助费20万元起。”此举引发人大附中的强烈反弹,校长刘彭芝坚称“学校这么多年没有收取捐资助学费用”。杨东平则表示,因为将学生放在学校作为抵押,没有一个家长会站出来说“我交了多少钱”。

炮轰人大附中的背后,是杨东平对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的追问。他说:“牛孩牛校的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举办的、面向每一个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应该是公益性、公共性、普惠性、保障性的,而不是选拔性、竞争性、淘汰性、面向少数人的。”

除了关注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激烈的择校竞争外,杨东平也将目光投向了农村教育。11月,他发布《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称,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小学辍学率回到10年前。尽管教育部称这一数据因计算方法不当而不准确,但也承认,由于中国学生基数较大,辍学问题仍需长期关注。

点评

拼爹拼钱拼奥数,实属无奈

今年初,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下发《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即“教八条”),措施可谓“史上最严”,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地小升初之择校热仍未见消停,家长们拼爹、拼钱、拼关系、拼奥数……其实,如果公共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哪个家长愿意折腾?要彻底杜绝“择校”,有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区域内各校办学水平基本均衡,能够进行适度竞争;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开、透明、可监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