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陈思敏 整理编辑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比如有人习惯睡到自然醒直接吃午饭,有人习惯做菜时多放些调料提味,还有人习惯傍晚锻炼……好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而坏习惯可能成为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日积月累,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将你击倒。
习惯无处不在,它和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这组健康事件,我们要盘点的正是那些“反面教材”,让大家明白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我们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防微杜渐。
不良习惯1
不吃早饭
事件回放:一名年仅21岁的女孩胆囊里长满了石头,医生将其胆囊切除后发现,里面结石竟多达30颗,其中最大的直径达到2厘米。据了解,今年21岁的小娟常年在外打工,工作繁忙。她平时没有什么不良习惯,可就一样不好——不爱吃早饭。
多年来,小娟都有着不吃早饭的习惯。平时,她经常感到胃疼,但能忍就忍,疼得实在厉害了就吃点胃药。这天,小娟突然又觉得胃不舒服,并随着一阵阵绞痛感。持续一段时间后,她难受得弯下了腰,迟迟站不起来,面色一片惨白。家人赶紧送她到医院就诊。医生为小娟做了检查,发现她的胆囊里长满了石头。医生表示:“引起胆囊结石的病因十分复杂,多为综合性因素所致。但针对小娟的情况来说,常年不吃早饭是她形成结石的主要原因,甚至是最重要原因。”
健康提醒:为什么不吃早餐会引发胆囊结石?据了解,胆囊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通常状态下以液体形式存在,当胆汁中胆盐、磷脂、胆固醇比例失衡时,胆固醇过饱和,胆固醇成为不溶性的,就会从胆汁中析出沉淀成石。
一般来说,人体进餐后,胆囊收缩,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胆固醇就不会存积沉淀。但是如果早上不吃东西,胆汁酸正常的循环机制就会被打乱:在没有进食的条件下,胆汁酸无法排出,也无法充分溶解胆固醇,从而导致胆固醇的浓度增高,发生沉淀。尤其是早晨,人体经过睡眠并且十几个小时没有进食,胆囊里的胆汁最为浓稠,此时不吃早饭,胆固醇更容易沉淀结石。这和盐水中水分减少便会析出许多小盐晶的道理相似。
不吃早饭,不仅容易患消化道疾病,还会降低大脑功能,影响注意力。饥饿时血糖降低,会使大脑出现障碍,产生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疲劳,从而影响大脑功能。至于那些想瘦身的人以不吃早饭的方式减肥,也只会适得其反。
不良习惯2
午餐乱吃、晚餐大吃
事件回放:小朱在郑州一家企业做文案工作,“朝九晚五”,中午只有一小时吃饭时间,米皮、凉皮、麻辣烫、砂锅烩面就成了她主要选择,而为弥补午餐不足,晚餐又常吃得非常丰盛。几个月前,小朱开始食欲变差,并伴有腹胀。她以为是消化不良,自己买了点药,想着挺一挺就过去了。可病情愈来愈严重,一直发展到吃不下饭,就算吃下去也会吐出来,体重减轻十多斤。她急忙去医院,经医生检查被认定为胃癌。
小朱患上胃癌是因为吃麻辣烫吗?消化内科医生表示,不一定。但长时间、无节制地吃麻辣烫,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胃癌的发病原因很多,包括幽门螺旋菌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经常吃麻辣烫,就属于环境因素。麻辣烫,属高盐热烫食品,经常吃,就会破坏胃肠道正常功能,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而经常吃夜宵,或者晚餐吃得过晚,也会对胃部造成伤害。这些不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健康提醒:全球每年新发胃癌100余万,中国占42%;死亡约80万,中国占35%,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如今,青壮年胃癌患者数量在不断上升。据相关统计,目前19岁至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而且发病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饮食不规律、长期熬夜等不良习惯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医生提醒年轻人三餐要按时、定量,安排好日常作息,少熬夜。每天保证摄入一定量的新鲜果蔬,少吃辛辣、刺激、卤制、腌制、烤制等食物;少熬夜,目前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熬夜会使患病率提高50%。外餐族在外吃饭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报也曾结合小朱的案例做了详细报道(详见11月13日B8版)。
不良习惯3
在家人面前抽烟
事件回放:2010年初,李女士的丈夫被查出肺癌鳞癌(肺癌的一种分类)晚期,半年后就过世了。在照料丈夫最后的那段时间里,李女士感觉身上乏力,时常咳嗽,痰中还带血丝。一经检查,竟然她也患上了肺癌鳞癌!好在发现及时,能控制癌症的发展。可是今年9月,厄运再次降临,29岁的女儿竟然在单位体检中,又被查出肺部异常,经确诊为小细胞肺癌。这种肺癌相比鳞癌,转移更快、恶性程度更高,女儿开始了持续的化疗。
为何一家三口接连患上肺癌?在详细询问病史时,医生了解到,李女士的丈夫烟瘾很重,每天两三包烟,李女士和女儿常常被动地吸二手烟。“吸烟、二手烟与肺癌鳞癌、小细胞癌有密切的关系。”医生介绍,他们每年接诊肺癌患者700余例,其中鳞癌、小细胞癌占到75%,询问病史时,93%患者有长期吸烟、被动吸烟史。
健康提醒:关于此事件中二手烟带来的危害以及老烟枪在抽烟时的注意事项,本报曾经做过详细报道(详见12月11日B6版)。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的是癌症家庭化,即在相同生活条件下的人群中,个体有更易发生癌症的倾向。比如夫妻、子女、兄弟等亲属关系间,多人患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等病例。
专家认为发生这种癌症家庭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癌症本身具有遗传因素;其次,生活环境相同,比如家人同处装修污染中,都处于吸烟环境中等,就容易诱发肺癌;第三,生活习惯相近,比如都喜欢吃腌制食品,都喜欢熬夜晚睡,生活不规律等等;第四,性格、观念类似,比如都有悲观、抑郁、易怒等所谓的“癌症性格”,养生观念、防癌意识都比较差等。
不过,专家也指出,癌症家庭化不意味着有家族史就一定会得癌,不必因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癌症不会传染,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共同生活方式与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远离不良习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是远离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