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刘龙海
上海一起银行员工私售股权基金事件,引发了银行业一场整顿风暴。
在银行业自我整顿的同时,投资者也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学会如何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
为了让投资者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有更多的参考,本期《财智周刊》记者走访了我省银行业资深人士,尽量还原银行自销的理财产品和代销的理财产品的不同之处,并让他们给出了一些理财产品购买建议。
事件回放 银行员工私售股权基金
这起私售股权基金事件发生在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嘉定支行,私售的产品为“中鼎财富一号”。
据了解,“中鼎财富一号”成立于2011年11月25日,今年11月26日到期,作为普通合伙人的“通商国银”接连成立了四只相似的有限合伙型股权基金,产品到期后全部无法按期兑付。
据悉,这四期产品历时半年,总募集额1.19亿元人民币,涉及人数有500余人,资金分别投向了河南省一家典当公司、两家汽车销售公司的股权、一家娱乐投资公司的装修。
当合同到期时,相关本息却未得兑付,众多投资者聚集到银行追讨。这起私售股权基金事件由此浮出水面。
事件跟踪 各银行全面排查代销产品风险
事件发生后不久,银监会即发布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排查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业务风险,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将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进行抽查。
银监会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应对照代销产品清单,对本行的销售系统进行自查。通过各种方式,对照代销产品清单,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擅自推荐或销售未经批准的第三方机构产品的现象。此外,银监会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对本行代理销售的第三方产品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风险排查。
记者从在榕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各家银行正在落实银监会的要求,根据《通知》,全面排查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业务风险。排查的第一阶段是自查自纠,并签订“不私售银行理财产品”的承诺书,一线员工和支行签,支行和分行签订承诺书。
据了解,近期银行代销的基金、保险、信托等产品的销售量,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
产品比较 区分自销和代销产品不同之处
业内人士透露,如果产品本身不出问题,一线工作人员做私单,被查出来并不容易。“这类产品的营销和交易,绝大多数发生在相对私密的范围,很难留下相关证据。”以上人士称。
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排查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业务风险的同时,投资者自身也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学会正确购买理财产品。
首先要认清银行自销产品和代销产品的不同之处。银行代销的产品有保险、基金、国债、贵金属、外汇、信托、私募股权等产品,其中和理财产品相关的是信托理财产品和私募股权。
比较银行自销和代销理财产品的风险性,风险高低依次为私募股权、信托理财产品和自销的理财产品。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中,信托类产品最多,私募股权一般不主动代销。
目前银行代销的信托类产品,一般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10%,高于银行自己运作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常见的有四类:固定收益类、委托贷款类、股权投资类、证券投资类。
理财提醒 买代销产品要认清代理协议
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当银行工作人员称,销售的产品是代销的,你可以首先让工作人员提供银行产品销售系统的代码。如果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在这家银行的产品销售系统都可以找到相应代码,如果找不到代码,则说明银行工作人员没说真话。
“如果是银行代销的产品,投资者的资金进入的是资金归集账户,如果是私售的信托产品,资金是以转账的形式,从个人账户到公司账户。”一家股份制银行福州分行的理财经理介绍。
在柜台购买银行代销理财产品,签订协议时,银行必须要提供一份代理协议,这也是投资者要注意的。
“产品的投资方向很重要。”多位理财师在谈到购买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时称,资金投资到哪里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准备购买国债、债券还是购买信贷资产、股票、房地产、私募股权等等,不同的投资种类所对应的风险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投资者也要考虑投资期限,如果在今后不久的时间内需要用资金,就需要确认适合于自己期限的产品。年龄较大的投资者,尽量不要购买时间太长的产品。
“而对于有的人员私售的理财产品,更是不能买,风险更大,不小心连本金都无法收回。”以上的理财经理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