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侯希辰 周德庆 朱敏敏
本报讯 “从他的身上,我们读出‘诚信’两字的重量。”本周,由海峡都市报、海都网联合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建设银行·2012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再推出两名候选人,他们是半年捡破烂动手为山区学校盖操场的12号候选人厦门大学“爱在乌蒙”实践队,以及20年替父还债的13号候选人福清“信义哥”黄贺乐。每一个人物的推出,都在这个寒冷冬日里掀起阵阵暖流。
目前,由本报记者组成的报、网、视频为一体的全媒体报道组,已全景展示了13位感动福建候选人,推荐活动已经过半,但我们相信还有许多福建正能量就在大家的身边,希望有更多人热荐感动人物,并将为推荐成功者送上一份精美的、带有“感动福建”印记的礼物。
“永远记住大家情意”
这几天,有很多人在关注福清“信义哥”黄贺乐的命运,纷纷给本报新闻热线968111打来电话,希望能帮他一把。
福州的卢女士说,在看过他20年替父还债的报道后,被这名33岁的农村小伙坚守诚信的行为深深打动,“现在,这样的小伙子太少了,这样的诚信太可贵了。”卢女士还向记者打听黄贺乐目前的生活状况,她说如果对方经济上有困难的话,她可以借钱帮助,“借钱给黄贺乐,我信得过。”
“我把报纸复印放大,就贴在公司的公告栏里,这样不仅我看到了,而且希望公司的员工也能看到。”在福州开广告公司的杨先生则告诉记者,他看完黄贺乐的故事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诚信是经商之本,可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少人渐渐忘记了这两个字,出了事大不了‘跑路’。是黄贺乐让我们再次读出‘诚信’两字比山重。”杨先生讲,黄贺乐教会他,诚信是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希望有机会见见这个小伙子,能够帮助他,更希望有人能将这个故事写成剧本、拍成电影。”
昨天,当记者将这些读者的关心和祝福转达给黄贺乐时,他说当时还钱的时候,自己一直不敢说是“还债”,只敢说是“还一份心意”,“我只是做了一份对得起自己良心的本分事,谢谢有这么多的人在关心我,我会永远记住大家的情意。”
“希望爱心传散开去”
“共同努力,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有更多的图书可以看,有更好的操场能够运动。”自从感动福建推出厦门大学“爱在乌蒙”实践队的报道后,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等多家高校的爱心社团和大学生联系本报,希望能与他们实现更多贫困山区孩子的心愿,让爱心传散开去。
福建农林大学大二学生小林就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有一个金山学院志愿者服务队,“他们也是靠收废品所得履行着资助两名孤儿的‘10年约定’,还进行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子女等爱心活动。看了你们的报道后,我决定加入这个志愿者服务队,尽自己的所能为社会做点事。”小林讲,他和“爱在乌蒙”实践队的55名大三学生一样,想给自己的青春留个纪念,想证明90后也有爱心。
寻找福建正能量的行动还在继续,感动福建活动组委会将在全省范围内征集20名候选人,而后在候选人中投票决出10位成为“建设银行·2012年度感动福建人物”,我们期待大家继续热荐身边的感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