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蔡学伟
本报讯 昨日,莆田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莆田市长梁建勇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2年莆田在经济、改革、公共事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今年的各项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其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开展幸福家园试点建设;发展海洋经济,完善港口设施,建设疏港通道;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工业经济规模,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亮点频频,令人关注。
【2012年·数字】
第三产业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12年,据初步统计,莆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0亿元,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8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99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3亿元,增长10%,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0亿元,增长28.5%,鞍钢冷轧、仙游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莆永高速公路莆田段等项目建成或投入运营;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向莆铁路莆田段路基工程、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陆域段等项目基本完工。
居民、农民人均收入均增长13%以上
另外,在公共事业方面,完成了木兰溪重点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等13项3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626所中小学初步实现标准化建设,6所中职校入选全省首批“达标中等职业学校”。莆仙大剧院、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7986套。
新建绶溪公园一期等城市公园,新增绿地面积12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6%,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75万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1.03万元,增长13.6%。
【2013年·目标】
建5个农村新型社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莆田将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重点抓好5大专项、170个分项改革任务。引导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推动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及规划中心村集中。
莆田将整合扶持政策,以“美丽莆田·幸福家园”试点建设为突破口,以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为切入点,开展首批共16个村试点建设,争取建成5个农村新型社区。实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发展湾外深水养殖
据政府工作报造透露,莆田在发展海洋渔业方面,将推进鲍鱼、花蛤、海带、龙须菜、石斑鱼等海产品繁育、生产基地建设。扩大“中国花蛤之乡”、“南日鲍地理标志”等特色品牌效应。
结合人工渔礁项目、滨海大道、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推进平海湾、南日群岛海域立体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十八列岛海洋牧场,发展湾外深水养殖。
筹建莆阳创意产业园
政府报告还透露,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莆田今年将注重挖掘和传承莆田历史文化。推进工艺美术城等六大产业园区建设,筹建莆阳历史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快发展创意设计等八大产业。
积极申报木雕古典家具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争取承办更多国际性、全国性的体育赛事,发展壮大体育产业。大力弘扬妈祖文化,推进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建设。
新增四千中小学学位
政府报告指出,莆田今年在发展社会事业方面,将办好治理餐桌污染,整治东圳水库污染源,扶持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等与百姓相关的事情。建设2300套保障性住房,继续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市民关注的项目。
建设20个文化激情广场,新增公交车200辆、出租车100辆;新增4000个中小学学位。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做好残疾人康复扶贫助学安居工程,建设网格化社区服务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