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福州新闻·时政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病在社区”如何实现?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全科医生配置不够、医务人员还在“吃大锅饭”……福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大困境待解
“小病在社区”如何实现?

代表建议让市民免费转车,缓解热门公交线路压力
 

N本报记者 阙文龙 练仁福 关铭荣 文/图

本报讯 “业务用房严重不足,达标率才21.2%;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相对滞后;全科医生配置不够;双向转诊制仍未落实,上转通畅,下转停滞;社区医务人员还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家庭病床费用还未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等配套政策未出台,这六大困境迫切需要政府破解。(这样)才能从政策上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昨日,福州市政协委员丁毅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现状】用房面积仅7家达标

“经过调查,按照卫生部制订的建设标准,福州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达标的仅有7家,达标率才21.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来源中,租用是最主要的方式,占54.6%,特别是苍霞、三叉街和茶园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系向私人租赁,年租金高达数十万元并逐年递增,令中心不堪重负。”丁毅黎说。

据介绍,目前出现一些主管部门对公共卫生经费的下拨相对滞后,导致社区卫生机构无法按时足额使用,政府为公众向医疗卫生行业购买服务机制未健全,影响人均25元的公共卫生经费的绩效与期望收益。

家庭病床费 未纳入医保

丁毅黎说,目前,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制度仍未落实到位,上转通畅,下转停滞。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受医疗水平、硬件设备的制约,在遇到无条件诊治或危重病人时,都能主动向上级医院实施转诊;而上级医院在病人治疗进入康复期后或有下转临床指征的患者,往往忽视了开展下转。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未真正达到卫生部要求的‘社区每1万人口配备3名有执照的全科医生和1名公卫医师’的人员配置,使得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无法做实做透。门诊量普遍偏少,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就诊需要。”丁毅黎告诉记者。

另外,家庭病床费用还未纳入医保报销目录,造成病人因担心经济负担,不愿意在社区建立家庭病床,接受康复治疗,也给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带来一定的困难。

【对策】一保建设用地 二保经费下拨

针对上述困境,丁毅黎建议,要立法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专项规划,在城市新城区开发、旧城区成片改造或城市零星开发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与开发建设项目同步配套规划,做到“三同时”,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制定公共卫生经费的下拨制度,保证其经费的按时足额下拨,探讨政府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公立医院、民办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运作机制,提高公共卫生经费的绩效产出。”丁毅黎说,要构建区域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的病人信息共享;各级医疗机构应设立转诊管理机构,建立转诊协调中心或转诊工作部,负责转诊患者的引导、安置、协调和转诊后续管理。

毕业生自愿留社区 待遇要好些

针对全科医生缺乏问题,丁毅黎认为,开展全科医师、公卫人员规范化培训。对自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岗位晋升和职称评定上给予优惠措施;成立社区卫生学会,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技人才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建立帮扶学习制度,即上级专家主动下社区巡诊指导,下一级卫生服务机构要安排全科医师到上级医院参加专家查房、业务培训,缩短技术差距。

另外,早日出台《福州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条例》,将家庭病床的费用纳入医保结算目录,从政策上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

【连线】今年工作重点:硬件提升

福州市政府透露,去年福州建成了市级卫生信息综合平台,今年将加强一批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及设备标准化配置,创建鼓楼、长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以及台江宁化等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造提升及设备标准化配置,是今年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昨日,相关人士介绍,为解决一些慢性病人的康复治疗,先选择在鼓楼、长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试点,今后将向全市逐步推开,解决居民看病难题。

两会热词

公交优先

福州市长杨益民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继续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公交优先战略受到了代表们的极大关注,陈春榕代表建议,可以借鉴外地好经验,出台公交转车优惠政策,让公交运力得到更优使用。

代表:刷一次卡,两小时内任意转车

“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就是让公交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大方便百姓出门,降低百姓出行成本。”陈春榕代表表示,目前福州市的公交车路线布局还不尽合理,线路多集中在核心区,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有的线路根本挤不上车,有的又经常是空荡荡的,公交资源并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她说,为了把公交有限的资源最大地优化,引导百姓上班、出行时不要固定地等待直达的一路车,可以通过多次转车的方式到达目的地,建议实行市民在两个小时内刷卡转车只收取一次费用的惠民政策,“只要做到转车不收费,相信百姓都会更加乐意去转车,也缓解了交通压力,同时也节约了社会成本”。

市民:建议以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

“这是一件利民利社会的好事,希望能够得到政府部门的响应。”连续三年的福州市两会,读者林安都会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8111,希望记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转达“关于公交转乘给予优惠”的建议。得知陈春榕代表关注到这一话题,他兴奋不已。

他说,福州一些公交站点中线路多,可以发挥中转换乘作用。例如从金山生活区发往鼓楼区的直达公交线,高峰期几乎全是人满为患,“如果转乘免费,大家只要朝着目的地的方向,完全可以设计出多种转乘组合,无需在站点死死等候那路直达车。”他还表示,转乘免费仅限于刷卡乘客,这将极大地推动公交IC卡的普及,“假币减少、零钱后期工作量减少都将为公交公司节约不少成本。推此政策,肯定影响公交公司的收入,但公共交通是民生工程,希望政府能通过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使这一民生政策尽快实现”。

部门:今年3.2亿元扶持公交

昨日,记者从福州市财政局获悉,今年福州市财政将计划安排3.2亿元,用于公交补贴,支持公交停车场(站)建设,继续实施购买公交车、空调、冷僻线、高龄老人免费乘车等政策性补贴,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据悉,福州市政府将按照国务院刚出台的《意见》,结合福州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

两会声音

榕文化产业“蛮多星星独缺月亮”

“目前福州市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名目繁多,产业规模比较小,‘蛮多星星就是缺月亮’,不少旧厂房摇身一变,就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昨日,福州市政协委员韩孝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韩孝捷说,“十一五”期间,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29.8%,已逐步成为福州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福州文化创意产业还是个稚嫩的新兴产业,存在产业总体竞争力较弱、创业环境不健全等问题,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刺激政策,引导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对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旅游服务项目(如文化旅游景点、文化主题酒店等),在资金、用地、税收、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建设,给予集聚区入驻企业更多的租金优惠,配套设施,简化各类证照办理手续,减免税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