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艺考刚刚结束,师大美院即启动院内画展。
这次画展的数十件作品,来自福建师大美院“素描教研室”的8位教师,他/她们常年担任大学一二年级素描课教学。展期原本从1月7日到今天结束,在本报记者的要求下,师大美院同意延展至明天。明天是星期六,准备投考师大美院的福州考生以及家长,一定要抓紧机会去看看老师们的作品。展厅对外开放,看展免费。地点在上街大学城师大美院展厅二楼。
师大美院一“展”新气象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1月9日,本报记者前往师大美院旁听“素描教研室”的画展研讨会。在全国美院中,如今只有师大美院还保留“素描教研室”独有的传统,这与师大美院历史有关。1941年师大美院创办时,组建者谢投八先生就是第一位主管素描教学的主任。现任的美院院长李豫闽、副院长张永海也都“出身”素描教研室。
这一天,李豫闽很忙。上午他就在这个展厅,接待了一位省领导的视察。省领导是为今年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调研的,师大美院深厚的“艺术储备”,让他很长信心。李豫闽告诉记者,一直以来,福建的“美术能量”在国内艺术市场是被低估的,他举出师大兼职教授林容生的例子,几年前,当林容生“偏居福州”时,他的画作是5000元一平尺,到北京发展后,最新的价格,如今已达到60000元一平尺。李豫闽说,师大的资源不会“静水无声”,他将搅动一池春水,借助省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和渠道,做好准备,让本地的艺术能量与国内、国际艺术市场对接。这次的教师画展,就是一次练兵。
李豫闽说,师大美院的“素描教研室”的八位教师,“每个老师都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大胆探索”,这次展出的作品,有老师们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画”的素描,也有教学以外的精心创作。本报记者在画展现场看了一圈作品,老主任杨思陶露了一手扎实的造型功底,李涵闽对当代艺术孜孜探索,林灏的“粉画”材质出新手法细腻,王裕亮的历史题材油画作品的“陈宝琛”让人眼前一亮,迟连城“全面开花”,张少龙专注教学,王一旺的写生风景和杨伟欣画作里的装饰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李豫闽的目标当然不止老师,培养学生才是他的“长远目标”。参加研讨会的一二年级大学生们看起来很有“焦灼感”,在会上就向老师直接提出“能不能增加专业课课时?”“能不能提早开始‘创作学习’?”“学长的作品让我们很着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赶上?”“每一届不能只出一两个高材生,我们很希望至少有一半能‘出来’……”年轻孩子们的愿望虽然天真,却也十分向上可贵。
这些着急的孩子是在一旁“偷听”了记者对李豫闽的采访吗?教研会前,李豫闽告诉记者,今年5月,美院将第一次举办“大学生毕业创作展览季”,不分画种,把所有专业学生的毕业画作一并推出,毕业画展将对所有观众开放,并且,还将邀请用人单位前来看展。这样的毕业展如成惯例,恐怕所有美术学生都“压力山大”,不能不加十倍勤奋了。
这样的压力,会不会传递到美院未来的学生身上?2012年师大美院艺考录取,最后一名被录用学生的综合分是537.5,不低。那么,2013年以及今后的录取分数,会不会更高?
对于记者的追问,李豫闽笑而不语。这一笑,您也慢慢揣摩吧。
《着色雕塑——隋建国和他的学生》
明日省美开展展期至26日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省美的“着色雕塑”明日开展。这次的展出相当给力,十二位雕塑家,全属国内一流。
本次的主题是“着色雕塑”,在雕塑艺术史上,“静穆的崇高和单纯的伟大”,是温克尔曼归纳的古希腊艺术的特征;而上世纪90年代初,“着色雕塑”作为一种现象出现在当代艺术界。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着色雕塑”作为一种现象已经被人们所接纳。本次展出的联合策展人刘礼宾指出,“着色”可以描画时代痕迹,激活人们对特定时代的色彩记忆;“着色”可以是一种瞪视现实的态度,将“人”的细节暴露无遗;“着色”可以是一种消除形体重量感的方法,使雕塑作品向上漂浮;“着色”还可以是一种解构的态度,由此展现看似真实,其实充满荒谬与误解的现实。
参加此次参展的十二位雕塑家,从各自角度对雕塑作品进行着“着色”。著名雕塑家隋建国本是其中好手,而向京、陈文令、卓凡都是咱们福建出色的艺术家,曹晖、刁伟、胡庆雁、李占洋、卢征远、瞿广慈、于凡的作品也各有思考和深度,他们无疑是中国雕塑界最具典型意义的开拓者。
据悉,隋建国将在26日展期结束前受邀来榕,本报文化周刊届时将继续跟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