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本报讯 2012年12月20日,与泉州相距3723公里的西藏阿里,寄来一封“阿里家书”,写信的人,是泉州边防支队蚶江边防派出所的援藏干部刘彩洪。
在信中刘彩洪提及一个困境,所在地巴嘎公安检查站十分缺水,战士们不得不每天开着抽水车,到三公里外的一条小河取水,取完水后,再开着抽水车,每家每户地为村民送水,一来一往,往往要折腾个半天。每次送的水,也仅够村民一天之用。而挖井的事,因为地质原因,费用极高,对于人均年收入仅5000元不到的岗莎村四组(当地人称为“老巴嘎”)村民来说,很难承担。
“给阿里捐口井”的事,泉州边防支队领导都很重视,泉州、石狮两级团市委书记也很重视,倡议边防、团系统还有泉州的援藏干部及广大市民参与进来,争取两地边防、团委、媒体进行互动。资金解决了,还将募集打井技术支持,争取在春节后到阿里挖井去,让阿里藏族同胞喝上来自东海之滨的爱心泉。
本报闽南版从1月9日起进行连续报道,在报道第一天,就开始了募捐活动,同时选取了部分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及历届泉州部分援藏干部的感人故事。
目前,“为阿里藏胞打口井”,成了一个弘扬爱与善的契机,至昨日共募集资金50万余元。其中,蚶江镇党委承诺捐款10万元,蚶江商会也承诺捐款5万元,都会于近期到账。钱够了,这口阿里藏胞们日夜期盼的井,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