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刚出生5天的闽北男婴安安患有少见的先天性复杂性心脏病,命悬一线。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他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接受了手术,幸运躲过一劫,他也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接受“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的心脏病患者(本报曾做报道)。1月8日,安安康复出院了。
据悉,“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复杂的高难度手术,安安的主刀医生、协和医院心外科副主任曹华博士介绍,手术顺利开展,得益于近些年心脏外科水平的综合提高。如今,心外科手术已呈微创化、低龄化发展,越来越多先心儿可以得到及时治疗。
心外手术患者多是一岁以下婴儿
约7‰~8‰,轻者无症状,检查身体时才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紫绀、晕厥等,还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过去由于技术限制,一般需要等孩子长到三四岁左右才适合手术,有的因此夭折。
近些年,随着心脏外科、麻醉、体外循环、心脏超声科和重症监护水平的综合提高,先心手术的年龄已经大大提前了。
“记得全省第一例新生儿先心手术,患者是一名来自福州平潭的出生仅7天的男婴,来医院时孩子呼吸困难、嘴唇青紫,哭声软弱无力如猫叫。检查发现孩子肺动脉瓣闭锁,需要马上手术纠正。”曹华介绍。
复杂手术常规化已完成数百例
安安患的是完全性静脉异位引流,原本应该接到左心房的肺静脉错位,连到了右心房,全身的血流紊乱,没办法从肺部呼入的氧气中携带进入身体,到医院时已有呼吸衰竭等症状。孩子实在太小,心脏只有鸽子蛋那么大,打开胸腔后,医生要戴着放大镜才能完成手术。
曹华给出了一组数据:在过去的三年里,协和医院心外科一共完成了近8000台心脏外科手术,其中60%为先心手术;在先心手术中,75%~80%的患儿为一岁以下的低龄婴儿,在这当中50%的患儿又是6个月以下的初生儿。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大
曹华还曾接诊过一名出生4天、大动脉转位的小患者,手术要将肺动脉和主动脉相互掉换,还要移植冠状动脉,“每一步操作都是生死挑战。孩子的冠状动脉比铅笔芯还线,要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线来缝合。那次手术花了4小时,我一直佩戴着放大镜。”曹华说。
到目前为止,类似这样的高难度手术在协和医院心外科已完成数百例。
心脏手术微创化让更多患者早康复
心脏外科手术长久以来
给人的感觉都是要劈开胸骨,在胸口留下20cm长的刀口,因此,很多患者不愿手术。
事实上,目前很多心脏外科手术都可选择微创方式,手术只需切开1个2cm大小的口子,医生应用外科技术和介入手术相结合的方法,即Hy⁃brit技术,完成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封堵。目前,协和医院心脏外科开展Hybrit手术近1000例,无一例死亡。手术伤口小、出血少,病人恢复快。同时,微创介入手术价格也与传统的开胸手术无太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