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张枫逸
近日,有网友发了一则“呼吁无座火车票应该半价”的微博,被转发十几万次,成为2013年春运刚拉开后的最热门话题。舆论一边倒地支持。铁道部相关专家称,站票半价将冲击铁路整体运营秩序,比如列车从北京开往郑州,中途有乘客下车,有人就会坐到空闲座位上,这又如何算呢?(见本报今日A39版)
铁路发售站票大都是在春运等客流高峰期,中途到站的乘客还没下车,后半程的票就已重新售出,持站票者沿途坐空座的几率几乎等于零。专家忽视了最为重要的问题:公众质疑的不是发售站票,而是不合理地发售站票,把白菜卖出猪肉价。
公交、地铁的无座现象同样普遍,为何公众只把矛头对准火车站票?只能说,公交地铁的票价制定和调整,经过听证,成本向社会公开;而火车票定价机制不透明,当乘客拿着和坐票同样价格的站票,在摩肩接踵的车厢里被挤来挤去,忍受着十几个小时的腰酸背疼腿抽筋时,难免满腹牢骚——花了这些钱究竟值不值?
既然铁道部专家表示,基础票价占全票价的60%以上,坐席环境仅是构成票价的一部分,那么就请拿定价成本来回应站票半价问题。只要成本公开了,定价透明了,站票该不该半价,也就不辩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