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范金伟文/图
本报讯 “涵江庄边镇有一座古桥名叫尚书桥,古桥所在的村庄因桥得名,叫尚书桥村。”昨日,莆田退休教师范金伟向记者爆料。他告诉记者,尚书桥村在历史上未出过尚书,这座古桥至今还留下许多未解之谜。
在范金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尚书桥边,只见古桥横跨在溪面上,桥东数株参天古树掩映。
范金伟向记者介绍,这座古桥长约25米,宽约2米,高约10米,有3个菱形石砌桥墩,共有4个桥孔,每孔距离约6米,桥面共用12块大石条铺成,三条大石条之间用大小不一的石块镶嵌,桥面坚固,桥头有两只古朴的石狮。
“500多年来,它经受了无数次洪水冲击,仍完好无损。”范金伟说,1958年山区暴发特大山洪,萩芦溪上游的庄边大桥、宝洋大桥以及十多个堤坝几乎都被冲毁,唯尚书桥岿然不动。据当地群众说,当时山上大树冲撞古桥,甚至有些大树横拽在桥上,但古桥就是丝毫未损。古人如何造出这样精湛坚固的大石桥?单就那6米长,重达数十吨的巨石,是如何运上山的?这些都是待解之谜。
村里没有出过尚书,为何叫“尚书桥”,至今成谜。住在尚书桥村邻村山溪村的老人黄锦荣说,据他考证,山溪村有一块风水宝地叫“尚书满”,相传在明朝时出了一个马尚书,他少时曾在赤石村亲戚家寄读。每天上学都要经过山溪,如遇雨天,洪水暴涨,便不能过溪,常耽误读书。为此,他许愿,他日若功成名就将在此建一座桥,以解乡民涉水之苦。后来,他果真中了进士,官至尚书,于是建桥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