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廖庆升 黄启鹏
罗源4所直接设在村里的养老院,吸引了村里所有孤寡老人的入住,入住率达到100%!18日,主持人实地探访了其中一所设在罗源县西兰乡洋坪村村口的安居楼。
据了解,这所养老院是利用慈善募捐筹集来的资金,将村里荒废的小学改建而成的,老人们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入住。之后的生活,老人主要靠低保金和村里的一些生活补助维持。除了崭新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生活以及医疗条件,吸引这些老人入住的最大原因是:养老院就在家门口,有离不开的乡土气息和熟悉的环境。
一次火灾创造了家门口的养老模式
这样的模式,起源于一次火灾。
2011年2月21日,罗源飞竹镇安后村发生火灾,包括4户孤寡老人在内的23户居民家被焚毁。
在对这些老人的安置上,罗源县慈善总会发了愁,到镇上的养老院有近30公里,老人们都嫌太远,地方太陌生,不去,可他们又没有能力重建房屋。商量后,慈善总会决定利用村里已经闲置的小学教室,经过4个月的施工,用募集来的善款,建成了福州第一座慈善养老院,4户老人全部入住。
“不离乡背土。”慈善总会的朱碧娟会长说,乡镇养老院里住的是七里八乡的人,在入住前,彼此之间可能连面都没见过,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知心,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建在家门口的养老院,住的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彼此知根知底,互相照顾起来就方便多了。
熟悉的乡土所有老人都爱去住
从2012年开始,觉得这种模式不错的慈善总会,开始在全县进行推广。
去年12月26日,住了10年矮破旧屋的洋坪村78岁的肖远荣,搬进了这处利用荒废小学改造而成的养老院。
10年前,老伴去世后,肖远荣有机会到乡里的养老院去,但他拒绝了,而这次,他选择了入住就在家门口的养老院。他的“新家”原来是教室,还装修了一个集体厨房,每个老人都有一个免费提供的电磁炉和炒锅。老人们的生活费,由每个月的350元低保金以及村里的资助组成,由于住和水电费都免费,这些钱正好够老人们的开支。
上午11时20分,吃完午饭后的老人们,坐在一起晒太阳,并聊起了家常。“这也是他们愿意来的重要原因,从小一起长大,熟悉,有感情。”朱碧娟会长说,“住进来的老人,年纪都比较大了,他们最怕离开熟悉的家。在这里,他们的亲人也方便过来照顾。”
正是这个原因,罗源县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4所家门口的养老院,入住率都达到了100%。“我们了解到,一般乡镇的养老院,入住率能到四成就不错了。”朱会长说,按照计划,2013年,罗源还将建成5座这样的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