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建芳 实习生 赵冰琳
关注理由 福州英华英语学校(下简称英华学校)面临拆迁,学校无力新建校舍,教育局同意学校终止办学申请。本周一,本报独家见报《曾培养出12名院士如今将停办》一文(2013年1月21日A4版),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昨日,福州市教育局召开媒体说明会,正式发布官方消息称,英华学校将从2013年开始暂停招生,待三年后,学校现有学生自然毕业,学校再终止办学。
烟台山景区改造 英华学校将拆迁
福州市教育局民管办负责人称,英华学校1984年创办,是福州市最早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学校目前有初高中学生509人,教职工65人。
据悉,因烟台山景区改造工程,英华学校校舍面临拆迁。因无力新建校区,搬迁困难重重,去年12月,英华校友会报告福州市教育局,请求终止英华学校办学。
福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英华学校并不是马上停办,而是从今年起停止招生,待现有在校生顺利毕业后,再停止办学。这样的过渡方案,对现有在校师生影响最小。校方表示,如果三年内面临拆迁,学校将搬到附近一所民办校,借用校舍办学。
对于老师的安排,福州市教育局说,英华学校中青年教师只有28人,教育部门会陆续推荐给其他民办校,或者老师通过招考成为公办校教师。
政府有望创办公办英华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英华英语学校的排名,在福州市区能排前10。”福州一所民办校老校长回忆说,当时,时代中学、三牧中学都没有成立,英华学校的地位,仅次于8所一级达标校的初中部。
随着私立名校的崛起,英华学校的初中部生源质量也开始下滑,但教学质量还可以。2012年,学校有85名初三毕业生,4人考上一中三中附中,26人考上8所省一级达标校。学校一直保留着高中部,但2012年招生情况不太乐观,在普高最低控制线上未能完成招生。
英华学校停办后,“英华”脉如何延续?据了解,福州市政府将在聚龙路一带的教育用地新建一所公办校,如果可能的话,有望命名为英华学校。
记者调查 民办校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福州民办中学、民办中职、民办高职等,每年都在萎缩。”福州市教育局民管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拿民办中职校来说,已经从前几年的14所减到现在的5所。
有关人士认为,公办和民办,仍存在着一道“鸿沟”。如原来民办中职每年收学费2400元,三年可收到7200元,后来中职学校免学费后,政府给公办中职每年2100元的补助,补助2.5年,对民办中职的补助却只有2年。少了半年补助的民办中职,整整比以往收学费时代少了3000元。
民办校福州文博中学校长俞继圣告诉记者,如果每生每学年收9000元的话,要有2000人的在校生规模,才可以实现“以生养校”的收支平衡。
不过,有人认为,就算有政府的大力补助,民办校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最关键还是要自身教学质量过硬,有自己的独特办学理念。
□延伸阅读
说起“英华”这个名字,很多老福州会联想到著名的英华中学。创办于1881年的英华中学(又叫英华书院),是一所教会学校。1907年以前,英华中学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学校,后来仓山人民收回教育权运动,1928年学校有了第一任华人校长陈芝美。英华中学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如侯德榜、陈景润等院士。
1951年,私立英华中学和另外两所教会学校——私立华南女中、私立陶淑女中合并成省立福州二中,即现在的福建师大附中。1951年,政府又在私立英华中学的原址上,新办福州工农速成中学,即现在的福州高级中学。1984年,老英华校友们捐资办起民办校福州英华英语学校,延续“英华”这个老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