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1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尤权:你们的贡献,家乡人民铭记在心
省长论茶 力顶武夷生态品牌
让农村闲置校舍 变身老年公寓
两会微播
今年拟安排审议七法规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政协委员建议,打破“门户之见”,盘活公共资源:
让农村闲置校舍 变身老年公寓

政协委员林治良
政协委员刘泓
 

N本报记者 缪星象 王林成 文/图

本报讯 在省两会政协分组讨论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林治良对农村养老问题提出新办法:利用空置校舍等闲置的公共资源,建老年公寓、社区活动中心。他的观点引起教育界、医卫界多位政协委员热议。

现状 校舍闲置多年养老却没地方

“1100多人的村子,常住四五百人,45岁以下的,都到外面去了。”林治良从事科技工作。他们单位与永泰一山村挂钩,当地养老现状让他记忆犹新,“一位老人有3个孩子,但都在外面打工。80多岁了自己照顾自己。”据他了解,当地空巢老年人多,居住分散。村里又缺乏场所、资金,养老问题是“老大难”。

但同时,因为没有学生,当地小学已关闭七八年,“1500多平米的校舍空在那儿,太可惜了。”林治良表示,上世纪90年代,我省大力发展“双高普九”,不少乡村都建有校舍,很多楼都盖得不错。现在,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很多学龄儿童已在乡镇中心小学上学,不少农村校舍闲置。如果能利用起来,改为老年公寓,可以解决养老设施方面的问题。

建议 打破“门户之见”促进政府出台政策

“我插一句,这些校舍的产权属于哪儿?”同会的政协委员刘泓从事教育领域,他提出的问题,让会场炸开了锅。林治良说,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也向他说过,产权问题确实是校舍空置的主要原因。

“有的村小学,部分产权是教育部门的。若要使用,会涉及相关法律。”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委员说,“但当年很多小学校舍是村里出钱盖的,现在用于村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经过一番讨论,委员们逐渐达成共识:养老与教育分属不同部门,要盘活资源,必须打破“门户之见”。而在此之前,有必要对全省农村校舍的空置情况、产权问题进行摸底。“我们既然关注到了,就会推进下去,促使省里进行相关调研、出台相关政策。”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