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陈文浩 黄孔瑜 文/图
本报讯 这一阵子,不断地有垃圾运到福州长乐十八孔湿地,这一带还出现了垃圾山,常有人焚烧垃圾。近日,有好几位市民拨打本报968111热线反映,长乐部分湿地遭垃圾侵蚀,失去了昔日水草肥美景象,水质也受到严重污染。
今天是第17个“世界湿地日”,这届湿地日的宣传主题是湿地与水资源管理。连日来,记者走访了长乐滨海湿地和闽江口湿地,发现部分湿地现状确实不容乐观——许多沙洲湿地俨然变成了垃圾堆放点和焚烧场,湿地的水塘上也覆盖了厚厚的水浮莲。
湿地是一个城市的“肾”,专家呼吁:别让垃圾伤了福州的“肾”。
记者目击:绵延一公里的垃圾山
1月30日,记者前往江田镇,走访滨海湿地。走过十八孔水闸,就进入了沙洲,可是,映入眼帘的不是泛着涟漪的湖面,而是或大或小的垃圾堆。其中一片空地上,堆着小山般的垃圾,绵延近一公里,犹如一堵垃圾墙。垃圾已经被点燃,冒着浓浓的白烟。垃圾堆里主要是生活垃圾,又夹杂着燃烧后的灰烬。
附近的水质也受到垃圾的污染,混杂着可能来自附近工厂的污水,直排湿地,通往大海。其中一条水沟,还长出长达半米的霉菌,随着水流而漂动,十分恶心。这片湿地的多个水塘,已经被厚厚的水浮莲覆盖,水浮莲大部分都蔫了,叶片呈黑色,开始腐烂。附近村民说,这些水浮莲是近一两年才开始疯长的,说明水质变差了。水浮莲会使得生活垃圾腐败沉入江底,影响生态环境。
前日,记者还走访了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长乐文岭镇江墘头一带,发现保护区附近也有大片的垃圾,而且有明显焚烧过的痕迹。
摄影爱好者王先生感慨,以前经常到长乐的湿地摄影,近两年很少来,因为湿地被破坏得很严重,“建了许多房子,大片芦苇地也消失了。”
垃圾来源:附近工厂及村庄偷倒
张先生在十八孔附近住了一年时间了,他说,从他到来时,这里就已经堆放了垃圾,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偷倒垃圾,“一般是开着拖拉机过来,一两天就要倒近十车”。垃圾堆放在这里,又没有人转运,省事的办法就是焚烧。
江田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称,据初步调查,垃圾可能是附近工厂及村庄倾倒的,但暂时没有抓到现行。
记者看到,十八孔湿地附近建设了大片厂区,目前仍有
厂房在施工。工作人员称,该处湿地是江田镇和文武砂镇的交界处,而厂区是长乐的滨海工业区,有专门的管委会,不归镇里管。记者联系了工业区管委会,但至截稿时,并未收到有关回复。
至于江墘头的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垃圾,文岭镇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临近过年,附近村庄的垃圾产生量大增,估计是没来得及清运,所以有人偷倒在这里并焚烧。
症结:垃圾处理设施不到位
湿地成垃圾场,自然有偷倒者贪图方便、节省成本等的考虑,但记者调查发现,乡镇的垃圾处理设施不到位,却是乱倒乱烧垃圾的症结。
据江田镇负责宣传方面的工作人员介绍,江田镇之前处理垃圾,主要采取填埋的方式。因为没有中转站,不少企业或个人就乱倾乱倒。对于十八孔湿地的垃圾,工作人员表示会尽快清理,但又坦言,时间表要排在垃圾中转站运作起来后,不然“清了这一处,又会污染另一处”。据介绍,目前江田镇在建的垃圾中转站,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年后将投入使用。
文岭镇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垃圾中转站仍在选址中。长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省市政府已经拨款,支持长乐建设垃圾中转站。目前转运站大部分仍在建设之中,但部分将在近期投入使用。
呼吁:有关部门加强湿地管理
在文岭镇的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记者看到多家单位竖起了警示牌。其中还有《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摘要,第十九条规定,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投放可能危害水体、野生动植物的物品,倾倒废弃物”。但是牌子是牌子,在牌子不远处,就是一大堆垃圾,而且被焚烧过。
在采访中,有村民对一些规划也表示不理解,比如为何在湿地保护区附近建垃圾焚烧场,为何在湿地保护区附近建厂房,虽然有关部门表示这些规划都经过审批。村民们希望,有关部门要加强湿地管理,还他们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也是在保护福州的自然之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