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何旌 李建芳 孔瑜 关铭荣 实习生 陈聚星 赵冰琳 林锟 文/图
当木工、玩科学、练书法、学茶艺、品古琴……主题多样的海都超级兴趣班,在这个寒假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智慧——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耐心、定力和意志力,拥有了更佳的审美观。难怪一个家长说,送孩子参加海都超级兴趣班寒假班,把“与电脑、电视做伴的假期”变成了“与朋友、文化结伴的假期”,孩子们受益无穷。
No.1“小木匠创意班”:刨钻锯磨,做个快乐的“小鲁班”
用力地握住刨刀手柄、摇摆着身体让锯子在木块上“拉拉扯扯”……1月28日至1月31日,刨木声、锯木声、敲打声在“小木匠创意班”此起彼伏。这几堂课里,小学员们不仅掌握了刨、钻、锯、磨的木工技巧,还在木工老师傅的指导下,拥有了一份自己制作的木工作品。
体验与木块的“魔幻漂流”
从一块粗糙的木条边角料,到一份可以被利用的木块原料,孩子们在“小木匠创意班”亲身参与打造木块的“魔幻漂流”:粗糙的木条先是在刨刀的功力下变得平整,木工凿随后切出完美的凿面,锯子随即将木条割成小木块,最后经过磨砂纸的摩擦,小木块拥有了一张张光滑的面孔。
“太神奇了。”6岁的杨静泊通过自己一系列的努力,拿到了第一个光滑的小木块。在与木头的“魔幻漂流”中,杨静泊的表现也是响当当的:他在使用锯子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在其他小学员的加油声中,他两只手紧紧把住锯子,马步一扎、奋力推拉,在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后,木条终于被切断,木块应声落地。
“孩子们都很厉害!”74岁的老木匠卓师傅,是木匠班中孩子们的老师,他说,孩子们在使用工具时不仅专注认真,而且还随时发问,对木块的使用还有各种新颖又独到的想法,“小娃娃们真不可小看!”
“变废为宝”制作新年礼物
木块挂饰、木头小鱼、木房子……在几堂课上,孩子们用木头做出了五花八门的新年礼物,孩子们有的要将礼物送给父母,有的要送给朋友。在木匠班最后的分享环节,孩子们更明白了变废为宝的道理,“原来我们的小礼物都是用废旧椅子和桌子切割而成的啊!”
6岁的杨博涵表示,从木匠班“毕业”后,他也要去买一整套的木工工具,让家里的东西也“变废为宝”。
在参与木匠班之前,杨博涵一直都是绘本《能干的小海狸》系列图书的忠实粉丝,每晚睡觉前,他都捧着“小海狸”细细品读,还常常缠着妈妈问:“锯子是什么?刨子是什么?怎么用啊?我真想试试啊……”这个寒假,海都超级兴趣班联手福州小海狸手工铺,推出“小木匠创意班”,不仅让博涵的愿望成真,还让年纪小小的他对生活多了一些理解:珍惜材料,凡事都可以自己动手。
鼓二小一年级女生王歆恬,是木匠班里唯一的一个女生,在木匠班里,她的表现丝毫不比男子汉们差。“极致”的打磨、均匀的上色、独具匠心的铁丝造型,歆恬的木块挂饰作品受到了老师的赞赏。小美女甚至还和别的小朋友信誓旦旦:“以后我也要做木匠!”
No.2“小牛顿”班:科学探究乐趣无穷
“老师,我们可以根据天上的云判断天气吗?”“老师,白云被染成乌云了怎么办?”“老师,分针要是断了,钟还能走吗?”……一个个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此起彼伏。在海都超级兴趣班首次开设的“小牛顿”实验达人班和机械达人班上,孩子们感受到了科学探究带来的极大乐趣,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了下雨报警器和钟表,并和小伙伴们相互展示成果,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
有趣的小实验蕴含化学原理
给“小牛顿”班上课的詹老师有个很有趣的称号——“科学小玩子”,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小玩子老师。
首先登场的是实验达人班,小玩子老师将小朋友们分为两组,一开始上课,她就以提问的形式,让两组小朋友抢答。
“如何辨别天气?”这个问题一提出,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回答,答案更是五花八门,小伙伴间还相互质疑,进行辩论。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小朋友们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后,小玩子老师开始发放下雨报警器的材料,让大家体验制作的乐趣。
“蜂鸣器要放在银行里,响了会有美国大兵跑出来。”11岁的陈博彦小朋友对蜂鸣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天马行空的想法引来了哄堂大笑。
在老师的一步步示范下,孩子们学会如何接电池、如何连接蜂鸣器。到了最后的测试环节,当孩子们把盐水喷到蜂鸣器上时,“嗡”的响声在教室里此起彼伏,大家显得格外地兴奋,纷纷把耳朵凑到蜂鸣器旁听。原来,这个实验蕴含着盐水导电这个化学原理,孩子们又学到了一招新知识。
在实验达人班的五节课程里,孩子们分别学会制作汽水、牙膏、绿色洗涤灵、会变脸的酒等5个小实验。
动手组装机器当个机械达人
古代人是如何计时的?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孩子还没有认真想过。在“小牛顿”机械达人班的第一节课上,老师要教给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钟表的方法。
没想到,老师发下来的材料竟然是可爱的小猪和米奇形状的表盘,孩子们个个显得十分兴奋,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安装电池、固定表盘……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还不时地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老师,能不能让时针逆着走?”“老师,分针断了钟还能走吗?”授课老师也趁这个机会,向孩子们普及了很多关于钟表的小知识,比如时钟的起源、钟表的类型等等。
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们还学会了自己组装红外线遥控风扇、七彩光纤灯、F1赛车、答题器等,这些小玩具看似小巧,但要亲手组装起来,还是颇费一番工夫。
No.3名师少儿古琴班:细品曲中境界
1月31日,以一首古琴名曲《酒狂》为引,由中国古琴学会理事、福建古琴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李榕授课的名师少儿古琴班在福州三坊七巷抱云山房开课了。
课上,李榕老师特别引用了“孔子学琴”、“三月不知肉味”等耳熟能详的典故以增加趣味性,他还特别播放了“钟子期与俞伯牙”的动画故事。
李榕说,古琴是作为中国传统技艺“琴棋书画”之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也是我国数一数二的历史瑰宝,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琴和许多中国传统艺术一样面临严峻的传承问题。
“相对于成年人,孩子们的心是一张白纸,给他们一颗古琴的种子,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古琴文化传播将会大不同。”
12岁的女生杨柳已学习古筝7年,通过了古筝十级。在李榕老师特别安排的“笑傲江湖”的互动环节中,杨柳与老师一起撩拨琴弦,充分互动。“古琴比古筝更多了一份沧桑。”杨柳这样理解。
No.4名师少儿书法短训班:畅游笔墨世界
笔墨纸砚依次摆开,孩子们遵照老师的指导,头正身直、握好毛笔、写出大字。名师少儿书法两期短训班分别于1月27日、1月31日在福州三坊七巷抱云山房开班。在短训班里,南京艺术学院书法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蔡清德特别强调培养孩子们对书法书写的三大特质——感兴趣、好习惯和观察力。蔡老师说,短训班训练的不是短期的结果,而是孩子们长远的能力。
蔡老师对孩子们书法习惯的培养特别严格,在课堂上,他一次次地纠正孩子们不正确的姿势和手法。他说,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初学者来说异常重要,如果初期没有“养正”,将来纠正将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蔡老师说,书法的学习最终都要回归临摹字帖,这就需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书写者能看出每个字的特点。他希望孩子们能培养出知“秋毫之末”的杰出观察力,“这不仅对学习书法至关重要,良好的观察力也会让你们一生受益。”
No.5名师少儿茶道班:学茶艺、茶德、茶文化
“学茶艺,要站得端正,坐得优雅,举手投足都可见茶之精义。”在1月28日、2月1日分别开班的两期“名师少儿茶道班”里,雅真海峡茶艺学校校长、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这样教导孩子们。吴老师说,在寒假短短的几天里对孩子们进行茶艺的集训,她不仅是要传授闽式功夫茶的冲泡技法,更多的是要让孩子们在茶艺中领会茶之道——礼让、从容、淡定、优美,充分领略茶文化底蕴——“茶艺、茶德缺一不可”。
5岁的林晨玥在爷爷、奶奶和妈妈的陪伴下来学习茶道,虽然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学员,但凭借着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与对茶艺的爱好,小林的冲泡技艺丝毫不逊色于哥哥、姐姐。当晨玥泡出一小杯茶水,主动端给坐在一旁的爷爷喝时,一家人都开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