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练仁福
本报讯 吸引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摆脱政府“单枪匹马”,三明宁化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干出了自己的特色。去年宁化共投入1.36亿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33万亩,占省下达任务13万亩的110.2%。
作为全省第二大严重水土流失区,在过去的治理上一直都是以单一的政府作为主体,而现在则向政府主导下的公司运作、大户承包治理转变。因此,当地由县财政出资500万元注册成立了国有独资水保生态建设公司,对全县的水土流失地进行治理,特别是由该公司引进的茶油、金银花等种植大户或专业企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开发,这样不仅让“光山”重新披上“绿装”,而且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把水土保持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是宁化县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的特色。”宁化县水保部门负责人介绍说,针对境内紫色土里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元素,适合种植油茶树的特点,宁化县在水土流失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探索并推行“确保基数、增产分成”的利益分配机制,农户将山地流转到开发公司,双方约定比例分成。
此外,宁化还特别注重“科技治理”,成立了全国首家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院士工作站——福建(三明)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院士工作站,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研究。
2013年宁化将盯紧“十二五”期间48.15万亩、投资4.8亿元的治理任务,主要实施和尚陂、罗家等9个小流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万亩,约投资1.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