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元宵,福州六旬老人黄中利就开始忙着发“英雄帖”。老人发“英雄帖”,不是比武论剑,而是邀请50年前跟他一起上山下乡的同学,来福州聚一聚。为这一聚,他花了十年时间寻找,目前仍有几位未找到,老人想让本报帮帮忙。
1963年,福州十八中、十九中、二十一中的七十多位同学,跟着三位教师到南平樟湖坂林场上山下乡。出发前,在西湖公园前,还举办了授旗大会。当时,黄中利年纪最轻,是小弟。
2003年,黄中利好不容易才联系上了10多位同学,组织了第一次同学会。当时,就有同学感叹,几十年过去了,同学们都各奔东西,想再聚在一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同学的名字可能都不记得了。名字对黄中利来说,不是难事。他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在上山下乡时,每天都写,并把同学的名字一一记录。
但茫茫人海中要把人一一找到,还是有些困难。黄中利“捞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老同学王先生在河南,困难时期给他寄过粮票。黄中利就按照当年的地址,给当地的党组织寄去了一封信,让他们帮忙找找王先生。这一办法还真奏效,被找到的王先生拿到黄中利的信,激动得马上掏出手机,打给了黄中利。用同样的方法,黄中利也找到了跟他们同甘共苦的三位老师。就这样,到了去年的同学会,人数一下猛增到了50多人。可是黄中利还不满足,他的目标是:活在世上的同学全数出席。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这是黄中利写在给本报的信的信封上的一句话。也许,这也是他常对自己说的话。如果您也是黄中利未曾联系上的老同学,或者也知道他们的下落,请拨打968111和本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