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榕城今年“小升初”三大谜团待解
福州仓山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20年接待咨询者6万人次
传递正能量寻找福州教育榜样
一周教育点睛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3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周教育点睛

 

N本报记者 何旌 实习生 陈聚星

关键词:“拼养”

事件:中新网报道,2月25日下午,新浪微博名为“我们都是好妈妈”的网友发微博称:几对父母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将几家孩子集中起来,由其中一对父母轮流照看,这就是时下流行的“拼养”。这位妈妈认为,拼养通过资源共享节约了开支,扩大孩子与大人们的圈子。

锐评:“拼养”时兴的背后,是独生子女玩伴的缺失和现代人生活节奏过快的无奈,一对父母照看诸多孩子,“安全”该是把悬着的刀。

关键词:“方言”

事件:中新网2月25日报道,今年南昌市将南昌方言歌曲《藜蒿炒腊肉》编入江西小学音乐教材。部分网友认为这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本地风土人情。但也有人认为方言不利于传播,还有外地家长则有些不满:“那难道在南昌读书就要先学会南昌话吗?”

锐评:孩子们喜欢唱什么,是不是应该征求一下孩子们的意见?所有能给儿童带来快乐与美的熏陶的教材,都是好教材。

关键词:“历史”

事件:《广州日报》报道,2月25日下午起,宁波一名五年级小学生的寒假作文《历史乱套了》在微博上被疯转10万余次,这篇文章从“盘古开天”开始一直扯到“赵本山现已退出”,中间历史人物的关系、性别、职业都揉作一团。天马行空的行文风格让网友惊呼这是“魔幻历史主义代表作”。

锐评:历史穿越是需要想象力的,拿大人的逻辑去严肃评价一个孩子的文章,颇为荒诞。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