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钱江晚报
本报讯 3月2日晚,浙江金华婺城公安分局站前派出所的王警官,接到了一个让人挠头的“报警”——报案人是个妈妈,带着自己10岁的儿子。妈妈说,儿子拿了家里39元钱,她带他来“自首”,转过头,她又偷偷跟警察说,她是想让民警帮忙,“吓唬吓唬”儿子,教育他一下。教育犯罪嫌疑人,王警官不在话下。可面对一个10岁的孩子,这个1989年出生的未婚大小伙真有些手足无措。
妈妈“报案”儿子偷钱买玩具
3月2日晚上,王警官正在派出所值班,一个30多岁的女人板着脸走了进来,身后不远处还跟着个男孩,耷拉着头,慢吞吞地拖着腿。
“警察同志,我发现我儿子偷了家里的钱,我说了他可能不会听,想请你们帮忙教育一下他。”走进大厅,妈妈走到王警官身边,小声地说。
这时,刚挪到大厅门口的孩子,转身就想走。
“站着别动!”妈妈声音大了起来,语气挺严厉。孩子低着头不动了。
妈妈继续向王警官“介绍案情”,称发现儿子最近多了个新玩具。“我就觉得奇怪,问他哪来的钱。那时有个阿姨借住在我家,没想到他说,他是拿了阿姨的钱。”说着,妈妈情绪又上来了,“儿子今年才10岁,小小年纪就会偷钱了,长大了还了得?”
小男孩偷拿了多少钱?妈妈小声地说,钱不多,就几十块,但这个不是钱多少的问题。
“我要带他自首!”妈妈又吼起来。
民警“审案”怕孩子有心理阴影
虽然审讯过不少嫌疑人,但面对一个10岁的孩子,未婚的王警官吭吭哧哧半天,也没想好怎么说。1989年出生的他还未婚,对于教孩子,他完全没经验。
“说轻了怕孩子不听,说重了又怕他有心理阴影。”王警官头皮都麻了。他低声问这位妈妈,要是话说重了,孩子以后“恨警察”了,怎么办?
“不会,你就说。”这位妈妈倒很直爽。
再看看小男孩,10岁的孩子,个子已经有点高了,看起来挺老实的,面对穿着警服的民警,更是吓得头也不敢抬,说话都细声细气的。
孩子“招供”表示要知错能改
王警官走到小男孩身边,清清嗓子:“这次你拿了多少钱?”
“35块钱……”
“到底拿了多少?”一旁的妈妈声音又大起来。
看样子没说实话,王警官又加了一句:“到底拿了多少钱?如果说谎的话,就会被关起来,到时候见不到爸爸妈妈,也没有人买肯德基给你吃了。”
男孩有些无助,眨巴着眼睛,抬头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妈妈:“一共拿了39块钱,现在还剩25块。第一次9块,第二次10块,第三次20块……我趁中午阿姨在客厅的时候偷偷进卧室拿的。”
男孩头又低下去了,声音也小到不能再小。他说自己用这些钱买了玩具。
“接下来该怎么办?”
男孩其实挺懂事,说自己要知错能改,把钱还给阿姨,还要向她道歉。
听了这话,妈妈的表情缓和了下来。
离开派出所的时候,妈妈低声对王警官说:“谢谢。”
读来读往
孩子“不问自取”网友支招应对
才10岁的男孩偷拿家里39元钱,就带孩子去“自首”,昨日,不少网友认为这位妈妈太夸张了,有点小题大做。一些网友则说起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给“夸张自首妈”支招。
我妈会心理战
@江晚讲述:我小时候,妈妈总是把零钱随意放在抽屉里。有时候我会偷偷拿一个5分钱的硬币买话梅,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直到有一次吃饭,妈妈说:“抽屉里的钱虽然乱放,但少了一分钱我都心里有数,小偷来了也不怕。”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随便拿钱了。现在想来,这可能是我妈妈的一种“战术”。
对孩子先礼后兵
@多多妈讲述:多多上一年级时,很喜欢收集不同种类的橡皮。有一天,我发现他多了一块小动物橡皮。当时,我就要求他第二天还给同学。但是,第二天他不仅没还,反而又多了块橡皮。我仍忍住火气告诉他:“明天要记得还给同学,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第三天,多多的文具盒里又多了一块橡皮。我告诉他“要用一种容易记得住的方法,也就是打手”。我拿出尺子在他手心狠狠地打了两下说:“很疼吧?疼痛能让你记住别人的东西不要随便拿,知道吗?”从此,多多彻底改了“拿”别人东西的不良行为。
读茧抽丝
让孩子明白自己“该罚”
浙江金华市心悦心理咨询机构的主任咨询师孙玮介绍,“当孩子开始对有价值的东西有概念时,就会发生偷或者不问自取的情况。基本上,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作为家长,一定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
广西南宁智慧源学校老师劳琼书认为,无论家长使用“打”,还是其他惩罚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惩罚的目的——给予孩子帮助。
首先,家长在罚孩子前,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认为自己该罚。
其次,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要记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才是目的。
最后,家长还要做好情感安抚。要让孩子知道,虽然处罚了他们,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家长还是会给予帮助的。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