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本该上《同学们》征文了,不过,一看稿件,咦,这年菜才吃了一桌,还剩不少好吃的,怎么能浪费呢?“光盘”,才是2013年的舌尖主流啊!
所以,趁“拗九”还没过完,福州的年还在尾声,今天,就再来一桌年菜吧。
至于“同学录”,大家有一个公共问题:写一个同学,还是写一群同学?
回答是:当然写一个啦!上周就说了,“挑一个让你今年印象最深的同学”。其实,每一个同学的人生,真说起来,都挺传奇,只要你用心听、用心写。另外,一定要写上你们毕业的年份以及学校大致所在的地区。这样,我们下期汇集的“同学录”,才比较有社会记录的意义。对吗?
还是老邮箱:wen-hua@hxdsb.com《同学们》,下周见。
松丸子
N鸿琳(宁化)
在我们客家祖地宁化,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吃“松丸子”,意取其“松”之意,即吃了“松丸子”人可一年轻轻松松、事事如意,所以,它是客家人过年时最重要的年菜。
传说,早年宁化城关有一对开豆腐店的年轻夫妇,虽然每天起早摸黑做豆腐卖,但依旧家境贫寒。一天,丈夫一早就挑着豆腐出门叫卖,但出门不久就天降暴雨,豆腐都让大雨淋湿打烂了,走了大半个城关,豆腐还剩下大半担,丈夫只得把豆腐挑回家。这天正是立春,媳妇正在厨房准备过节的食物,看着一脸愁容的丈夫准备把豆腐倒去喂猪,媳妇觉得可惜,灵机一动,把那些切好的猪肉、香菇、冬笋等食物和半担被雨水淋湿打烂的豆腐拌在一起,用地瓜粉揉成团捏成丸子,满满煮上一锅,想不到这一锅丸子煮出来香味扑鼻,丈夫一高兴,叫左邻右舍都来品尝。邻居们吃后都觉得这些丸子不仅滑溜松脆,而且鲜美异常,个个赞不绝口,连问这是何种食物,媳妇看着一个个热气腾腾的丸子,想了想说:“这叫松丸子,大家吃了,一年都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过日子。”
“松丸子”的制作其实并不复杂,将豆腐捣碎,拌入切成丁状的香葱、瘦肉、荸荠、冬笋、红萝卜、鱿鱼干等原料,和地瓜粉拌和捏成丸子状,放入高汤煮熟,再加调料连汤一起食用。
糯米小肠
N陈建英(马尾)
小时候过年,妈妈总要花很多时间做糯米灌小肠。
这道菜,先要在前一晚把糯米浸泡开,第二天一大早去市场买当天的小肠(去迟了买不到)。
然后,把小肠用筷子翻出来洗几遍,拿剪刀均匀剪成油条般长度(还不能把附在肠壁上的猪油扯掉);接着把前晚泡好的糯米清洗透了,先用细绳系上肠的一端,往里灌米。这是很需要技巧的,必须要混着水一同往里灌,方法掌握不好的,要么卡住,要么就是把肠撑破。等都填满后,再系上另一端的口。
接着是入锅蒸的工序——最好是用文火慢慢蒸。等到厨房里飘出糯米香的时候,还得再焖一会儿才可以出锅。
出锅啦!我们这群孩子立马围上去。糯米小肠可以直接拗成一段段吃,也可以切成薄片,在油锅里煎成金黄色,蘸着红糖吃,小肠外酥,糯米渗透着肉的香味,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莲藕炖汤
N林方(福州)
外婆做的可口年菜当中,最拿手的是她特制的莲藕炖汤。这道年菜,是我家每年年夜饭的“压轴曲目”,一吃就是三十多年。
外婆做的莲藕炖汤相当讲究。煲汤,必须用家里那历经沧桑、老陶烧制的沙瓮,而且一定要用的是劈柴火,配上小土灶台,慢慢煲上三个钟头以上。其次是原料,主料是一整块的腊猪蹄,切成方块状备用。辅料当然是精挑细选的莲藕,刨除细嫩的头段与老的末段,留下每根藕的中二段,即第二与第三段的结合部位,切成更能入味的三角形。
在大年三十的中午,外婆就开始制作她的莲藕炖汤了。先用清水将腊猪蹄烧至滚烫,挑除浮沫后再次煮沸,待到腊猪蹄的味道飘香满屋后,马上倒入备好的莲藕,上大火煮90分钟,最后改用小火慢慢地煲。这样直到年夜饭开吃,时间拿捏刚刚好。年宴间隙,外婆还要不停地捣鼓热汤,到年宴结束,一大碗炖汤终于出炉了。汤碗中腾腾升起的热气,掩映着外婆饱经风霜的脸庞,流露出的是她幸福的欣慰与欢乐。
外婆的年菜一直做到2010年,直到她老人家八十九岁高龄遗憾离世。每每过年,怀念外婆,口留余香。
灯盏糕
N陌上飘尘(福州)
我父亲从小在下杭长大,我出生在闽北的小山城。小时候在山城过年,总能吃到“灯盏糕”,也叫“盒子糕”,它类似于福州街头卖的海蛎饼,都是用大米、黄豆磨成稠浆经油炸而成,区别在于馅料不同。蛎饼的馅料是猪肉加牡蛎,而“盒子糕”的馅料则是芋头丝或地瓜丝。因为当地口味偏辣,所以馅料所用的芋头丝和地瓜丝都比较辣,尤其是当地盛产一种芋头母,生脆可口,用来制作灯盏糕最合适不过。我虽然不善吃辣,却酷爱吃这种灯盏糕。小时候,最喜欢掏五毛钱买一个灯盏糕,在路上开心地大嚼起来。
这一次姐姐来福州过年,给我带了十多个灯盏糕。如今的灯盏糕已经大变样,馅料空前丰盛,开发出了诸如猪肉、鲜虾、香菇、冬笋等多个品类,价格自然也连翻数倍,据说最贵的二十块一个。姐姐说,当地一家最出名的灯盏糕摊贩,每到冬天必是门庭若市,客流不绝。因为这种灯盏糕只在冬季出售,炸糕小贩在寒冬里赚得盆满钵满,到了夏天就给自己放大假,出门旅游看世界。
年夜饭,我掌勺
N一毛(福州)
我妈厨艺不佳,但特勤快。每年年夜饭都恨不得弄出三十几道菜,于是这些菜就剩到初一、初二、初三……以至十五。我和我爸吃得那叫一个苦大仇深,我妹可开心了,回学校前往电子秤上一站,“哇哈,瘦了八斤!妈妈再也不担心我嫁不出去了。”
今年大家决定,必须我掌勺!
开煮了!我爸打下手。第一道菜正是我的独门绝技,土豆烧排骨。根本不用看倒背如流的菜谱,热油,倒排骨土豆翻炒,加两碗水,盖锅盖,一气呵成。然后我就指示我爸一起去客厅泡杯茶,坐等佳肴。我爸见我行云流水胸有成竹,十分高兴,整整夸了我二十几分钟。等我得意完想起锅里的东西时,土豆排骨早已如浇了混凝土,死死地粘在锅底。我扶住锅,老爸双手推铲,好不容易铲下来。“当干锅吃吧”,老爸诚恳地说了句。第二道是我大湖南名菜,虎皮尖椒。过程就不说了,出锅后我爸捏捏边缘说,这块怎么是凉的……
两小时后,所有菜上齐了。我爸每道菜都尝了一口,迅速端起酒杯自言自语:留点肚子喝酒。我妈心情很愉快,所有该洗的菜,她一口都不夹,然后表扬我说,做得好!这就是她的真传啊!至于我妹妹,她也来了一口,霍地站起来说,“春晚快开始了,我去开电视。”
请问哪一年春晚是在6点半的时候快开始了?!
山寨鱼丸甲长乐
N陈敏丹(长乐)
福州有“没有鱼丸不成席”的说法,在长乐亦然,无论是洁白晶亮的鱼丸,还是灰溜溜的“山寨鱼丸”,都是长乐过年桌上必备的抢手年菜。鱼丸,在福州家喻户晓,不过,我家的长乐“假鱼丸”也许你还不知道吧?
长乐“假鱼丸”长得灰溜溜的,外婆说:“这鱼丸啊,是假的冒牌的,所以就叫假鱼丸咯!”
“假鱼丸”以捞熟的线面为底,揉进苜薯粉、面粉,然后和面、切段、包馅儿,搓搓揉揉后,圆乎乎的“假鱼丸”制造工程就完工了。至于馅料,猪肉、紫菜、虾米,凭君喜欢,因人而异。我家的“外婆牌假鱼丸”,还会加入剁碎的菜花或笋丁。
当“假鱼丸”出锅时,灰溜溜的小水丸,表皮晶莹剔透,入口嚼劲十足,让人食指大动。
年糕
N包璐(福州)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跟着外婆一起做年糕。
外婆选料,要取当年新产的晚粳米,经过浸泡、磨粉、蒸粉、搡捣,稻米的分子得到重组,口感也得以改善。搡捣后的米粉团,还要在铺板上使劲揉压,接着把春天储藏的艾草,混入蒸好的米粉团中,一搡一翻之间,碧绿的艾草汁与米香混为一体,揉捣成软糯的青色年糕。刚做好的年糕温润软黏,撒上金黄色的松花粉,带有清淡而悠长的青草香气,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我们家年夜宴上的炒年糕,既是能吃饱的主食,又是美味的菜肴。逢年过节,这道菜,就是我们家的必备菜啦。
红烧狮子头
N何侃(福州)
老婆祖籍扬州。我家的年菜,一定有道红烧狮子头。
嫁过来的第一个年三十,她就露了一手做了几样菜,她最拿手的是红烧狮子头,也称四喜丸子。
这道菜的食材不过是猪肉馅、鸡蛋、葱花。猪肉的选材及切法有讲究,要七分瘦三分肥。切,也要功夫,要细切如米粒大小,让肉质间保持缝隙,才能含汁。肉馅切好后调入葱花、姜末、酱油、料酒、盐、鸡蛋和水淀粉,用筷子搅拌至猪肉馅黏稠,再团成大肉丸,放入七分热的油锅中,待肉丸完全变色后捞起放入汤碗中,再调入酱油和料酒,放入蒸锅中大火蒸15分钟左右,移入盘中,再焯几根菜心搭配摆盘。
翠绿的青菜搭配肥而不腻的狮子头,光是看着就足以勾起你的食欲,再咬上一口缓缓送入口中,感觉肉质在将烂未烂之间,极有嚼头,让我奶奶刮目相看。自此,红烧狮子头就成了我家雷打不动的年夜菜了。
烘烤肉菜
N任琳(福州)
老家在河南,穷。但到过年,谁家也都得割上数斤猪肉动动荤气。
每到农历二十六,就开始准备必做的年菜——烘烤肉菜。一家人齐做年菜的日子是最幸福的,当浓郁的肉香味如水银泻地般弥散开来,让一向清爽的农家小院瞬间变得黏稠无比时,我们心里都明白,这就是年味。
烘烤肉菜,有别于普通的炖大肉或者煮大肉。家里主厨的是姥爷姥姥,父母帮忙,年幼的我打打下手。烘烤工序是这样的,先将肉煮熟后捞出,再小心地将骨头上的碎肉逐一剔下,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将骨头完全剔光,而应当特意留下适量,供给馋了大半年嘴巴的孩童啃。精肉另作他用,其余的重新返入锅中,开始新的烘烤阶段,此时可依次加入金针籽、海带,还有秋季就已备好的梅豆干、豆角干、萝卜干等等。待到烘烤结束,将烘烤好的肉菜一起乘在瓦盆里贮存几日。当除夕夜来临,取出肉菜放在篦子上蒸热,一家人齐坐分享,不同于东北的炖菜,这里的烘菜在吃前最好熘上一遍。尤其是烘金针肉菜,是诸多烘烤菜里的一绝,色香味俱全,每每上桌不久便吃得精光。作为年菜“主力”,烘烤肉菜常常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姥爷姥姥年纪大了,我和父母成了年菜制作的“主力军”,就让这别样的“年味”,代代传承下去吧。
清炒芥菜
N王进(马尾)
一小盆清炒芥菜上桌咯!肥嫩的菜叶被切成整齐的小段,热油翻炒后依然显得绿油油的,咬一口唇齿生津,一下子化解了饱尝荤腥后的那种满嘴油腻感。芥菜原本是有点苦味的,不宜多吃,不过由于炒菜时略多加了一点白糖,这种苦味便被恰当地掩盖了,何况又只有这么一小盆!几筷子下去,芥菜就全部被消灭光了。
普普通通的芥菜,却能登上福州人年夜饭的餐桌。我家的年夜饭,多年来一直保留着这道菜,而且是全桌唯一的一道蔬菜。不少福州人喜欢用虾米来炒芥菜,但我喜欢纯粹的清炒,一是为了解腻,加上虾米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二是清炒出来的芥菜,在视觉上能带来一片春色葱绿,在五颜六色的年夜菜中,不失为一种色彩点缀。此外,芥菜还有明目去火的功效,对担心节日“上火症”的人很有帮助。
据说把芥菜当做年菜乃是福州的古俗。有种说法是,芥菜寓意着发财,过年可以讨个好彩头,还有的人说,吃芥菜是为了忆苦思甜。我更偏向第三种看法:“吃了芥菜,年年高”。
在满桌的鱼肉海鲜中,芥菜只是年菜中最不起眼的配角。如果是在平时的餐桌上,芥菜也不见得怎么招人喜欢,但每到过年,我就十分思念那盆清清爽爽的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