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朱丽萍 关铭荣 文/图
核心提示:到厦门旅游,或许您首先想到的是鼓浪屿、南普陀,以及厦门美丽的滨海风光,却鲜有人知道,在厦门市区以及周边散布着不少迷人的土楼和古堡。几百年前的先民,为了维护家园安宁,筑起这些土楼、古堡,在乱世中营造一方乐土。这些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古堡,历经风雨,如今依然完好,却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土楼
说起福建土楼,人们会想到永定土楼、南靖土楼,却鲜有人知道,集美区灌口镇有一座方形土楼,其内部呈“回”字形,别具一格。这种回字形结构,是中原四合院式民居在闽南地区衍变的产物。近日,记者前往灌口坑内村前山社,探访这座经历100多年风雨的“回”形土楼。
土楼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占地约为1600平方米,共52个房间。当地人称它为“顶土楼”,村里的老人说,“顶土楼”建于清代道光甲午年间,当时土匪横行,经常下山洗劫。而土楼仅留一个大门进出,大门用厚达5厘米的杉木板制成,再加上一根大铁门栓,土匪就很难攻入。当时,漳州龙海一户郭姓人家南迁至此,建起这座土楼。只是郭姓后人又迁回龙海,土楼便空了出来,被当地的几户人家一同买走。
沿着土楼内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往前,路两旁种着蔬菜,还有鸡鸭悠然散步。只是土楼人家已不多,屋门多挂着锁,早已锈迹斑斑。
古堡
同安乡野,同样留有为抵御贼寇而建的古堡。这里四面环山,气候适宜,唐代就有居民,宋代更为富庶,朱熹称其为“安乐村”。也正是由于太过富裕,又靠近大山,常有贼寇“光顾”。于是,明末清初的同安人就修筑了这些独特的古堡群落,这些古堡群棱角相对、相互呼应,以山寨为后背。
古堡风姿各异,在莲花镇澳溪村,鹅卵石砌就的古堡,在金色油菜花的映衬下极有诗意。附近的汀溪镇,还曾有一座城墙上能骑马的雄伟古堡。这座古堡为乾隆年间同安三大富翁之一许尚官所建,据称,当年许尚官常常骑着马在城墙上游走。古堡完全建好用了两代人的时间,堡内是一座三层结构的四合院,每层33间,共99间房。只可惜这些房屋已不在,只剩鹅卵石垒砌的城墙、孤寂的石拱门以及满墙的爬山虎。但即便只剩残垣断壁,古堡仍依稀可见当年的雄壮。
安利驴行路线
到集美“顶土楼”,沿G324灌口大道行驶1.5公里,右转进入Y302行驶0.8公里后,右转行驶0.7公里,过坑内小学,达前山社。
到同安古堡,福厦高速同安出口下,经同安县城,沿206省道往安溪方向,大约7~8公里到澳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