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货币政策稳定物价和通胀预期
人大代表建议 发展公共自行车缓解城市阻梗症
既要盯“钱”更要管“权”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大代表建议 发展公共自行车缓解城市阻梗症

 

“马路越来越宽了,但自行车道却没了。”

“骑着最环保的自行车,却越来越难进各种政府大院了。”

“发展公共交通不要只想着‘建地铁’‘修高架’,投入较少、成效鲜明的公共自行车却常常被遗忘。”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如今一边深陷“雾霾”“拥堵”的漩涡,一边却将自行车边缘化。人大代表建议,发展投入小、成效好的公共自行车以缓解城市阻梗症。

骑自行车被贴上“级别”标签

去年底,东北一城市仅有70厘米宽的自行车道,被网友戏称为“骑车走钢丝”,也引发大家对各自城市自行车道“吐槽”。

“你骑着自行车到一些政府部门、机关大院去办事,保安都不会放你进去。”康永恒代表说,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交通工具的自行车被贴上“级别”甚至“阶层”的标签。

前几年,西部一位省政协委员骑着自行车出席该省政协会。保安再三检查证件后说,“人可以进,车不能进,因为里面没有停自行车的地方。”一些人也自然而然地觉得“骑自行车”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现在骑自行车还要提防各种危险。民营企业家代表王麒说:“自行车道不断被挤占,甚至被取消,很多时候你得提心吊胆地在机动车流中行进。”

自行车填补“最后一公里”空白

在成都中心城区上班的汤涛每天都要花1个多小时在拥堵的车流中开车上班,尽管距他家和办公楼不远的地方都有地铁站。“但从家到地铁站有1000多米,从地铁站到办公楼还有近2000米,每天我都会在开车还是搭乘地铁之间纠结。最后往往都是开车去上班。”汤涛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说:“在社区越来越大、交通越来越不便的情况下,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空白,就是一个看上去很小影响却很大的问题。”

“慢”时尚为何不能“快”发展

以便捷、健身、环保为特征的公共自行车源于法国,2005年里昂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并取得很大成功,随后巴黎、马赛、华盛顿等众多城市也开始实施公共自行车项目,被媒体称为“慢”时尚。

但是这种“慢”时尚却在我国各城市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尽管目前已有包括成都、杭州在内的60多个城市开通公共自行车,但覆盖面不广、租赁借还点较少、跨区域标准不一、道路规划不合理等问题阻碍着公共自行车的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