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廖庆升/文包华/图
本报讯 有的同学负责修剪树枝,有的同学负责松土,还有的同学负责浇水,昨日中午,又到了每周上课的最后一天,福州市教育学院二附中初二(2)班的几位同学,在团支书张燕玲的组织下,到学校的生物园地里修剪花草。这样的行动,他们已经坚持了一年多,在其他时间里,同学们每天中午还会到生物园地查看,如发现花草有问题,就会立即进行处理。在这些护绿使者的照顾下,校内的花草变得郁郁葱葱。
一年前,学校开设了一个生物园地,里面有一些动物的塑料解剖标本,更多的是各类花草。
园地建成后不久,由于缺乏照顾,一些植物枯萎了。初二(2)班的几位同学当时还在读初一,决定把这块地当成团支部的课外活动基地。
不过,真正开始介入花草的养护后,几个团员同学发现,要想把花草养护好,首先就得掌握它们的习性,这大大小小几十种花草,要全部记住并不容易,同学们有的负责查资料,有的找生物老师讨教。不到一个月,几位同学对园中所有花草的习性都了如指掌。“一下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很多。”从一开始就参与的伍德银同学说。
照顾了几个月后,同学们发现,这处园地还是太小,有时候大家忙活几分钟,就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了。
他们的目光盯上了学校其他几块绿地,和学校商量后,决定在情况允许下,“承包”校内绿地的照顾任务。
有了这么多需要照顾的新场所后,原本只有几个团员参与的护绿行动,扩展到整个班级的同学。
同学们照顾的方式照旧——每周一到周四,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分开查看几片绿地,到周五,则各自进行一次稍有规模的修剪。
“不仅仅让学校的花草长得更好,让学校变绿,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大家破坏花草的行为减少了,因为大家会自发去维护自己的劳动果实。”学校德育处主任林明芳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