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福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部榕城游记80年后终成书
□简讯
“能否借你的锄头挖金元宝”
明天来宝龙广场 可免费检测肝功能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部榕城游记80年后终成书
福州老人林家燊,1929年开始记录福州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不久前,子女将其书稿印刷成书,赠送亲友
作者林家燊▲
▲林家燊所作《榕胜待访录》书影
老人当年手绘的西湖地图
 

N本报记者 缪星象

本报讯 1929年开始写稿,2012年印刷成册,80多年来经历战火、动荡和时代更替。20万字的内容、14幅手绘地图,记载民国时期福州很多地理典故、民俗风情。近日,记者从福州林女士处看到了这部书稿——其父林家燊(shēn)所写的《榕胜待访问录》。

14幅手绘地图民国时榕城桥梁密布

“定远桥”、“太平桥”、“观音桥”星罗棋布;宁越门、迎仙门、井楼门一字排开,有些地点已不复存在,有些早已改名。

在这本书上,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福州城墙环抱、桥梁密布。林女士说,父亲林家燊毕业于福建高级商科学校,当过会计、教师。80多年前,他还在读书时就游览福州,像探险一样寻访各处古迹,地图也都是他自己画的。原稿1934年就已写好,当年也曾发表过一部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林家燊逃难到闽西,书稿托付朋友看管。抗战结束,已经遗失了很多。那时他没有工作,家里生活窘迫,写书这种“风雅之事”一搁就是几十年。上世纪60年代,一次家里大扫除,搜出了这些旧书稿,差点当垃圾烧掉,但林家燊却很激动,一一收拾起来,并继续增加新的内容,直到1986年逝世。

近20万字文字时间跨越半世纪

记者看到,全书分十六卷,从江河溪涧、寺观祠庙到机关学校、民俗掌故都有。约二十万字,都用文言书写。每写一个事物,都引经据典,进行注释。“‘城门山’俗称柴门山,《闽都记》:‘城门山在永福山之巅’……”,引用的典籍有《三山志》《闽都记》《榕城考古略》《萨氏家谱》等上百本。

除了记录民国旧事,书中也有很多解放后的新鲜事物,如省图书馆、西湖公园中的儿童游乐场等,飞机坪“中置地球仪,周围架铁梁,架上置小飞机十数,每一飞机可乘一至二人,地球中有轴,轴转机旋,凌空翱翔,儿童乐为之……”这些上世纪60年代的记录,充满了当时的新鲜感。

林女士说,小时候父亲常带着她和弟弟到乌山、鼓山游玩,每到一个景点,都会给他们讲述历史故事。“那时太小,讲的什么已经记不得了,但是父亲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我一直记得。”

2012年,林女士和兄弟姐妹四人将书稿集印成册,送给亲朋好友。城市发展很快,他们希望父亲的记录能唤起以往的记忆,也让父亲的这份热爱,终有一个结果。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