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追踪
“一场陌生人的温暖救助”后续
N本报记者朱敏敏赵杨
核心提示:连日来,本报率先报道了来自台湾的大学生纪名扬温暖救助摔伤老人的新闻,引网友热评,网友都叫他“台湾温暖哥”。台湾媒体也跟进报道“温暖哥”的故事,台湾媒体人士昨表示“‘温暖哥’全程陪伴在旁,不求回报,更难能可贵,值得鼓励”。
从小由外婆带大
已经在大陆成为焦点人物的纪名扬,有点不适应因为做好事而成为名人。
1987年出生的他,父亲是台湾嘉义人,母亲是高雄人,都只有五十来岁,十多年来,一直在台北做餐饮生意。小自己2岁的妹妹,已在台北工作,比自己小9岁的弟弟,仍在读书。“一家五口人,都在台湾,只有我一人在大陆。”纪名扬说。
小时候,因为父母做生意,四处奔波的缘故,纪名扬和小自己两岁的妹妹,都由外婆带大。5岁那年,他跟随做餐饮生意的父母去台北上幼儿园。12岁那年,他进入中山中学,完成初中课程后,就读能仁家商职业学校。
曾在中药行当学徒
“打小就爱好篮球,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篮球比赛。”纪名扬说,可打球中,难免磕碰,扭伤,因治疗花费多,所以他打算去自学中医推拿。中学毕业后,他先去了台北的一家中药行,当了一年多的学徒,后到了台湾当义务兵的年龄,便去服兵役了。
服兵役满一年后,得知外公被查出得了骨癌,他赶到病榻前,悉心照顾,可三四个月后,外公还是走了。“在照顾外公的日子里,我一直在继续念书或是外出工作中艰难抉择,脑海里不时浮现出外公患了重病,身上插着软管,打着点滴的画面,总让人心痛不已。”纪名扬说,也许,正是这段经历,坚定了自己要继续念书——学中医。
可为什么选择来大陆学中医呢?纪名扬说,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他便想追根溯源,来大陆,以便更扎实更系统地学习中医知识,将来为更多患者减轻病痛。
父母潜移默化教他行善
当记者提出,想通过越洋电话,与纪名扬的父母取得联系时,被纪名扬再三婉拒。“其实帮老人这事,再平常不过了,真的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去打扰父母的生活。”
“父母很少用言语教育我如何善良热心,但始终都是用具体的行动潜移默化影响我。”纪名扬说,从小父母对他们就很严厉,但内心都很善良,只要朋友有难,他们都会尽力予以帮助。
他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往事:有一回,他和父亲一块回家,在路边看到一条死狗。父亲二话没说,找来了箱子,按照“狗要放水游”的当地风俗,将狗装进箱子,买了些祭祀用品,一并放到水中,并告诉他“狗也是一条生命,切勿轻视”。
“温暖哥”事迹在台热传
“温暖哥”引发的正能量,在持续发酵。而除了新华社、央视、中国日报、新浪等大陆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温暖哥”纪名扬外,台湾媒体也跟进报道此事。《中国时报》、《旺报》等多家台湾主流媒体,昨日亦在两岸新闻中推出图文报道,报道了台湾“温暖哥”纪名扬的温暖救助事迹,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
《旺报》电子报以《八旬翁跌跤满头血 台生热心救人》为题推出图文报道:称福州一名八旬老人路边摔伤,热血台生纪名扬恰好路过,不但脱外套帮老人止血,指挥旁人联系家属,还陪伴就医,事发经过路边监视器“全都录”,让急寻恩人的家属看得泪流满面。此事近日福建媒体和电视台广为报道,赞扬这位台湾年轻人的义举。其报道内容及图片,均注明引用本报报道。
“蛮值得鼓励的”,台湾东森电视台驻福州特派记者陈学风表示,其实台湾民众都挺热心的,这种见义勇为的事,很多民众都会伸出援手。哪怕是高中生或年纪更小的学生,看到路上的老伯伯摔倒了,都会去帮助。
“我曾看到有行动不便的老婆婆过马路,年轻的中学生、小学生都会主动去牵老人的手,一起过马路。”陈学风说,这样的情况在台湾比较普遍,不止这位“温暖哥”,还有蛮多人都愿意去援助。不过,大部分人可能会上前或帮忙打120,但这名“温暖哥”全程陪伴在旁,不求回报,更难能可贵。
昨晚,恰巧来榕出差的台湾年代新闻台驻上海特派记者郭宸绮,看到海都报上“台湾温暖哥”的报道后,辗转联系上本报记者。“作为台湾人,我们也很骄傲和感动。”她说,台湾《中国时报》、《旺报》都转述了海都报的新闻报道,她也希望能与台湾“温暖哥”取得联系,跟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