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国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办不下厂房房产证
机构改革应防“换汤不换药”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3年3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构改革应防“换汤不换药”
新华社总结之前机构改革的怪现象
 

N据新华社电

“各部门都要自觉行动,限期完成职能转变各项任务,绝不能‘换汤不换药’。”国务院针对新一轮机构改革敲响警钟。机构改革有哪些“换汤不换药”的怪象?记者进行采访梳理。

改出一批吃财政饭的闲人

机构改革中的人员编制,向来是“增易减难”,一些地方经过多次机构改革后,多出了一批巡视员、调研员、×长助理,他们虽然“退居二线”,“巡视员满天飞”,“调研员不调研”,但工资、待遇一分不少。

某省于2009年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部门设置由原来的58个减少为47个,精简比例为19%,然而这些部门的公务员编制未减少,不再任领导干部待遇却不变。没有人因机构改革而“下岗”。

少了正式工多了“临时工”

一些地方改革,编制减少了,“正式工”精简了,但“临时工”队伍却越来越庞大。

某大城市一位局长告诉记者,目前局里有200多个编制,临时工50人。东部沿海一县的农业局则更夸张,正式编制只有40个,但“临时工”有100多个。在特定情况下,“临时工”还成为政府的“挡箭牌”。

以“改革”之名行“涨价”之实

披着改革的外衣进行的收权,使涨价几乎成为必然。200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通过成立区域电网等实现输配分开,建立电力市场。但多年后电网公司成了“巨无霸”,电价被牢牢把住,所谓“听证会”沦为“听涨会”。人们为铁道部改革叫好,但普遍担心火车票借机涨价。机构改革不能成为产品涨价、借机“分肥”的机遇。

此外,国家三令五申减少行政审批,但一些地方政府却有“加码”嫌疑。

有专家也担心,改革后部门权力更加集中,原来只是一只手,现在成了“千手观音”。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