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林宝珍
陈女士的牙齿参差不齐,还有龋齿,不仅严重影响了形象,还经常饱受牙痛的折磨。如今,她6岁的儿子的牙也不好,孩子从3岁起就开始蛀牙,现在换牙了,新长出来的牙也歪歪扭扭的。
陈女士不禁疑惑:难道自己的牙病被儿子“遗传”了?
对此,口腔专家说,牙病与遗传无关,但父母牙齿不好,儿女牙齿得龋病的概率也较大,因为,牙釉质的发育、引起龋齿的生活习惯等都受到家庭的影响,父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可以影响到孩子,从而间接地使孩子“遗传”上牙病。
亲吻孩子,会传“牙病”?
我们常说的“蛀牙”、“虫牙”,医学上称“龋齿”,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龋齿发病,一开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形成龋洞,龋洞不会自愈,最终会导致牙齿丧失。
孩子容易患蛀牙,有几个原因:
首先,孩子小,口腔护理不容易做到位,特别是幼童。
其次,儿童更爱吃甜的食物和精细的食物。甜食产生的酸性物质会破坏牙齿表面,就发生了蛀牙;精细食物更容易在口腔中滞留,由于不需太多咀嚼,也不利于口颌系统的发育。
儿童的一类龋齿也叫“奶瓶龋”,一种由婴儿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而造成的龋齿:宝宝半夜哭闹,家人会让孩子含着奶嘴睡觉,奶液产酸,就会龋坏前牙。“奶瓶龋”主要发生于上颌乳前牙的唇面,且较快发展成广泛性龋损。
有专家也提醒说,宝宝患龋病,或与妈妈有关。孩子的口腔本是清洁无菌的,妈妈有牙病的话,可能通过亲吻、尝奶温等方式将变形链球菌传给孩子,这种细菌是导致龋齿的罪魁祸首。
牙列不齐,的确会遗传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牙列不齐率高达48%。牙齿不齐又称错牙合畸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都会导致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
牙列拥挤有较明显的遗传特性,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个别或多个牙错位或拥挤时,孩子在替牙后往往会出现同父母相似的特征。比如父母有龅牙、地包天,孩子也很容易出现相同情况。
如果孩子的乳牙过早脱落,邻牙向缺牙间隙移动,致使继发恒牙萌出时没有足够间隙,也会出现牙列拥挤。
颌骨在发育的过程中得不到充分的咀嚼刺激,致使颌骨发育不足,牙量大于骨量,也会形成牙列拥挤。食物越来越精细,咀嚼减少,所以现在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牙列不齐。
另外就是孩子有不良习惯,如吮手指、咬铅笔、口呼吸等,可造成牙弓狭窄、变形或影响颌骨发育,继而牙齿排列不齐。
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吃粗纤维食物,锻炼咀嚼肌,同时要用两侧牙齿交替共同协调咀嚼食物。如果孩子的牙畸形已经形成,应及时到医院正畸。矫治牙列不齐最好从12~13岁开始,因为此时已经完成了乳恒牙的交替。
保护牙齿,家长当楷模
家长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因此,家长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用牙线而不用牙签等,成为孩子的楷模。
如何保护好孩子的牙齿?1.应有合理的营养:注意蛋白质和钙的摄取,以保持乳牙和恒牙的正常发育。其次,应少吃含糖量高的黏性食物。黏性强的甜食容易附着在牙表面,形成牙菌斑,导致龋齿。
2.应帮助孩子清洁口腔,并尽早教会孩子正确刷牙。
3.窝沟封闭防龋。6岁儿童开始长出恒牙,称为“六龄牙”,这个新牙咬合面有很多细小的裂沟,特别容易藏细菌而引起龋齿,可以用树脂材料预防性地封闭。这种叫“窝沟封闭”的方法,能有效预防蛀牙。6岁以后的儿童都应定期检查并做窝沟封闭防龋。
4.应定期做口腔检查。从小培养宝宝定期检查的良好习惯,可及早发现蛀牙,防止龋洞的形成,更可让牙医观察小朋友牙齿生长的模式及次序,假如情况不够理想,也可提早进行轻微矫正治疗,避免日后要为整副牙齿进行矫正治疗。一般来讲,定期检查牙齿,0~5岁时每隔两三个月检查一次,6~12岁时每隔半年检查一次,12岁以上每年检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