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今日关注·本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台媒热评:“温暖哥”不惧成“彭宇”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磅追踪 “一场陌生人的温暖救助”后续
台媒热评:“温暖哥”不惧成“彭宇”

本报独家报道了台生纪名扬救人的事迹
台湾旺报刊发的﹃温暖哥﹄报道截图
 

N本报记者 朱敏敏 赵杨

关注理由:台生纪名扬在福州救人的事迹,经本报独家报道后,引发海峡两岸媒体的持续关注。除央视、海峡卫视等外,台湾多家媒体也加入跟进报道的大军。继台湾中时、旺报等平面媒体刊登了纪名扬救人的新闻后,台湾年代新闻台也专门派记者到福州,采访“温暖哥”纪名扬。

昨日,记者还得到一个好消息,福州警方正着手为纪名扬申报见义勇为。福州市公安局鼓东派出所有关负责人表示,纪名扬看到老人有难,毫不犹豫去救,让人肃然起敬,在当下的社会,救人需要勇气,救人者更需要认可。

“温暖哥”热血让台媒记者感动

上周,得知台生纪名扬在福州救人的事迹,台湾年代新闻台专门派记者到福州,与本报取得联系,希望采访纪名扬。经纪名扬同意,本报记者牵线,台湾年代新闻台已完成采访拍摄,这则新闻于25日晚间,在台湾年代新闻台的《年代晚报1800之张雅琴挑战新闻》节目中播出,新闻时长数分钟。

现场采访时,台湾年代新闻台记者,请“温暖哥”现场演示当时救人的情景。采访中,台媒记者深受感动。这位记者转述,25日晚播发的新闻里,重点还原了“温暖哥”救人的细节,赞扬了台生不惧成“彭宇”的热血。

台胞打进本报热线为“温暖哥”叫好

海峡两岸媒体的持续关注,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温暖哥”。

昨日一大早,台胞薛女士就打进本报968111热线,她说,台生纪名扬救助老人的报道,让她很受触动。“有南京彭宇案在先,一个只身到大陆求学的台生,还能毫不犹豫地救人,纪名扬不单救起了老人,更激活更多人的向善之心。”

薛女士还表示,被救依伯的家属“有恩一定要报”的那份通情达理,也让人叫好。被救者懂得感恩,才能让救人者无后顾之忧。

昨日,热心台生温暖救助的微博、视频仍在扩散,不少网友表示,报道里让他们感触最深的是,纪名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用手捂住老人头部的伤口时,也曾有被误会的担心,但这个担心一闪而过。

网友说,纪名扬用行为告诉大家,人心善的一面,可以压倒社会的负能量。还有网友留言,“救人者心存善念,被救者心怀感恩”,海都报的这则新闻,让我们重拾见义勇为的决心。

警方为“温暖哥”申报见义勇为

“温暖哥”纪名扬救人的事迹,引起了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福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关注。有关负责人均表示,应当大力表彰纪名扬奋勇救人的行为。

纪名扬救人的事迹发生在五四路国际大厦前,这是福州市公安局鼓东派出所的辖区。昨日,鼓东派出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纪名扬看到老人有难,毫不犹豫去救,让人肃然起敬,在当下的社会,救人需要勇气,救人者更需要认可,他们正在着手为纪名扬申报见义勇为。

据了解,当天虽然没有人报警,但有监控录像,警方也为纪名扬、被救吴依伯的家属以及其他目击者做了笔录,这些证据将报给上级部门,上级部门一旦确认后,纪名扬将获颁见义勇为证书。

省委教育工委赞扬本报报道

昨日,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叶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一直有关注台湾“温暖哥”的报道。叶杨部长说,海都报的报道很成功,其他媒体及时跟进报道,引起很大的轰动。台湾学生在大陆做了这么一件温暖救助的好事,值得大陆学生学习,教育部门也很重视。

“两岸同根同源,在文化传统上,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者。”叶杨说,台湾学生热心救助的行为,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

他说,在大陆学生中,诸如此类的事迹也不少。见义勇为、孝老爱心,省教育部门一直也很重视。两岸在教育理念上,道德领域教育方面,相互学习借鉴,发扬光大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