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电视剧引进坦桑尼亚,他们见中国女孩就喊“豆豆”
N法制晚报 北京日报
本报讯 日前,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的新闻,并播出了该剧一段用坦桑尼亚官方语言斯瓦希里语配音的片段。海清、黄海波等中国观众熟悉的面孔在坦桑尼亚悄然走红,毛豆豆、余味成为非洲观众心中中国年轻男女的代表人物。昨日,海清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们见到咱们中国女孩,就直接喊“豆豆”。
走红非洲 准备第二轮播出
据悉,去年国家有关部门推出了“中国优秀电视剧走进东非”项目,作为首部被翻译配音成斯瓦希里语的中国电视剧,36集的《媳妇》去年11月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首播,引起了强烈反响。据了解,目前该剧正在准备第二轮播出。
在国内影视公司负责非洲区影视采购业务的彭先生向记者介绍,每年国内都会给非洲地区输送不少影视作品过去,数量和内容都十分丰富,除了包含大量的农业耕种、机械制造等教育类节目以外,影视剧作品也是重点。
此外,据介绍,坦桑尼亚目前的影视剧制作水平较低,一部电视剧常常只有一个场景、一个机位,两个演员在镜头中来回对话,而剧情也十分简单。因此,《媳妇》这样的作品对于当地观众来说有着很大的新鲜感。
非洲巨星 给豆豆、余味配音
据悉,《媳妇》中毛豆豆和余味的斯瓦希里语配音演员Jo⁃sephineMoeniWaweru和Kha⁃misJumaSwaleh都是非洲最具号召力的巨星,还有一些角色则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斯瓦希里语部的工作人员完成。
无论对于中国观众还是专业的电视人来说,他们对坦桑尼亚和斯瓦希里语都相当陌生。据介绍,《媳妇》的译制工作是全权交托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来完成的,由国际台的斯瓦希里语专业人员与三位肯尼亚演员一道完成。
据了解,在《媳妇》之前,也曾有中国影视作品进入东非地区,并且还有过合拍的电视剧,但是对于当地观众而言,有着很强的距离感。
“我们一贯的处理方式是把这些影视作品加上斯瓦希里语的字幕进行播出。”彭先生指出,“由于非洲文盲率很高,因此很多影视作品在播出时,都无法得到应有的效果。”此外,坦桑尼亚还处于电视机刚刚普及的状态,普通家庭使用的电视机屏幕都很小,因此使用字幕的影视作品往往很影响播出效果。
非洲妇女排长队 要求跟海清合影
中国《媳妇》在非洲的热播使得海清和黄海波这两位主演在当地备受追捧。“在坦桑尼亚,有时候见到咱们中国女孩,他们就直接喊‘豆豆’,发音还是特别标准的那种。”昨日上午,接受记者专访时海清笑着说。
海清表示,要不是工作人员告知,自己还不知道作品在非洲火了,“被翻译成斯瓦希里语,这个我真没想到。”
据海清透露,当受邀到里约热内卢参加“里约峰会”时,遇上很多参会的非洲妇女,“有中非、刚果,尤其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是她们认出我来的,结果两边都特别意外。”海清自豪地说,“我很吃惊,她们能认识我;她们也感到意外,能在那里看见‘豆豆’。”
后来,非洲妇女排起长队要求跟海清合影,“后来翻译告诉我,她们要把和‘豆豆’的合影拿回去给家人看。”
译制全程曝光>>>
坦桑尼亚方面 原本看中《渴望》
2010年夏天,我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提起,坦桑尼亚观众能看到的中国影视剧数量很少,但是,大家对于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影视剧作品充满好奇。他们希望国内能给坦桑尼亚观众译介一些优秀作品,比如《渴望》这样的好剧。
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渴望》的年代有些老了,《太极》比较老套,《李小龙传奇》可能会受欢迎,但版权受限,能不能找一部反映当代中国生活的剧目呢?最后,在2010年冬天的一个夜里,剧目终于敲定,大家选中了在国内热播又在国际上拿了奖的当代家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
最多一句话 要配音19遍
斯瓦希里语在非洲使用人口众多,但在中国国内却是一门地道的小语种,找谁来配音是个难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斯瓦希里语部15名中国职员、7名外国职员全被调动起来,还有两名坦桑尼亚留学生也被选来配音,甚至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一位公使衔参赞10岁的女儿,也加入了配音队伍。
配音导演吴慧敏回忆:“入门”阶段,他们差不多3天配一集,不少对白配了一遍又一遍,最多的时候一句话配了19遍。
2012年,《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多个国家播出了。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副台长乔·卢加拉巴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透露,很多坦桑尼亚周边的非洲国家都想购买这部电视剧的版权,在他们国家播放。
为了让更多的“毛豆豆”飞向非洲大草原这片广阔天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成立了一个影视译制中心。目前他们有很多活儿要干,缅甸语版《金太狼的幸福生活》4月1日“杀青”;法语版、英语版、阿拉伯语版正在配音当中;4月7日,斯瓦希里语版也将赴坦桑尼亚挑选配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