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宋晖
本报讯 近日一本名为《唐朝穿越指南》的闲话历史书意外走红,其早先便在“天涯八卦版”赚取百万点击率。作者森林鹿以亦庄亦谐的写法,在学术性的“准确”和大众化的“趣味”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更稀奇的是森林鹿并非历史科班出身,从事的职业更与历史八竿子打不着,高手真的在民间野蛮生长。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作者森林鹿。
我是个“唐粉”
森林鹿学的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现在做的是电视台编导。但她喜欢唐朝,“在我上小学、中学时,电视里播放过一批如《唐明皇》《武则天》《杨贵妃》的电视剧,吸引小女生的当然是华丽的服饰妆容,还有十分古典精致的道具,于是对唐朝充满向往和好感。我会去有意寻找一些关于唐朝的书,很小时就成了一枚‘唐粉’。我在网络上发现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唐粉’,现在这个圈子已成为我的精神家园。很累,但很有成就感。”
森林鹿把写作当成生活和工作的一种调剂,“我的写作速度并不算快,因为每篇都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所以一周只能写三千字左右。”
我们的历史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森林鹿是这么描述她的“唐朝情结”:“唐朝的底色是明亮而豪迈的,人们的精神风貌质朴昂扬。唐帝国给中国人留下了骄傲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写“唐穿”,源于森林鹿受不了历史剧胡拍的刺激,“最大的刺激算是2007年,央视黄金时间播出号称历史正剧的《贞观长歌》。抱着期待之心,却满是失望:史实混乱捏造、人物形象扭曲、整体格调阴暗下作。”
“唐粉”们在天涯、百度上撰写了大批文章声讨,这场“斗争”的结果,是电视剧播出前半部后就被腰斩,两个多月后才把下半部草草播完。于是森林鹿开始在天涯上撰写她的“唐穿”指南,用一颗尊重历史的严谨之心和80后调侃的姿态:“我们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代替宗教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说‘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断绝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世界上最为优秀严谨的历史记录系统。要走‘复兴之路’,必须先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
编一部华彩的大唐风情
市面上的通俗历史书大多关于厚黑学和政治,少有记录古人吃喝拉撒这类生活琐事。对于出版,森林鹿很是认真,她要求出版方从敦煌研究院等处买了相关图片的版权。
森林鹿说,“我希望这本书能把‘好看’和‘靠谱’结合起来。”每一章节的篇末,都列出了有关内容的参考文献和延伸阅读,与正文有直接关系的就包括68本古籍资料和近现代唐史研究著作等。题材涉及正史、建筑、饮食、交通、语言、地理、家庭社会、服饰、妇女、官制、金融物价、度量衡、奏议、笔记、碑刻、墓志、壁画、雕塑、对外交往。“那些学术著作,和大众之间多少隔了一层,我希望《唐穿》能举重若轻地撷取其中的若干碎珠,编成一部华彩的大唐风情纪录片。”
没有哪种方言系统“继承”唐朝话
“枪真看袜光,泥这地涨香。嘎兜蟒仙袜,得兜思过夯—唉,太巴荒……”
这一声叹息真是绕梁三日,幽幽不绝啊……客人您怎么蚊香眼了?听不懂这老儿在说啥?咦,怎么可能呢,他读的可是中国人最熟悉、最亲切,三岁小孩子都能朗朗上口,幼童早教第一篇的那首唐诗啊!咱走近看看,墙上那一笔龙飞凤舞的行书墨字,写的到底是啥?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注:李白名作《静夜思》,在宋元书籍里均为此版本,明清时才逐渐改为国人更熟悉的“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版本。)
都说福州话和闽南语保留了最多的古音,书中一章“中古汉语”(如上所摘)选了李白名作《静夜思》,用谐音读起来是不是可以读到福州话的味道?
森林鹿说,她有一位好友是专业的语言学研究者,据她介绍,国内语言学界利用各种材料,复原出了唐朝当时的语音,称为“金陵洛下音”或“切韵音”。比较遗憾的是,学者们认为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言是“最接近”唐朝古音的,当时的语音在后来的流变当中,各地方言都保存了一部分语音和用词等,但没有哪种方言整体地、系统地“继承”了唐朝话。(记者注:据森林鹿介绍,此一说法借鉴了语言学家潘悟云一派观点,她所参考的专著出自潘主持的“东方语言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