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栏目主持 吕蕴岚 关铭荣
福州鼓楼区鼓西路转弯进肃威路的路口,有家小小的“肃威春饼店”,只卖春饼皮和配料,来客都是喜欢现做的饼皮。老板叶智彬一手抓起面团,在铁板上摊饼皮,上秤一称,差不多就是客人要的分量,“练出来了,手上抓一团差不多是半斤,半斤能摊饼皮30到40张,一天少说也要摊8000多张饼皮”。
春饼,又叫春卷,是福州民间流行的小吃。据说是宋代有位书生,为了考科举,常常废寝忘食,他的妻子就想了个办法,将米磨成粉,加水和面,再在火上摊成薄饼,以肉和菜为馅,卷成条状,做给丈夫吃,既当饭又当菜。后来这位书生考取功名,这道菜也在福州城乡流行起来。
春饼的饼皮是用米粉加盐和水搅拌成浆,在高温的铁板上甩制而成,号称“薄若蝉翼”、“饼可映字”,非常考验手艺。叶智彬守着这间3平方米的小店7年了,不过,说起这店的“前身”,那就是本小说。叶智彬的手艺是家传的,他的爷爷是福州制面厂的伙计,学了一手制作饼皮的手艺,上世纪50年代,在鼓西路上开了一家春饼店。后来,爷爷把手艺传给了父亲,父亲又传给了他,不过叶智彬只是在店里帮帮忙,他还有工作。2006年,鼓西路拆迁,父亲又找了眼下这店面,继续开春饼店。
但父亲上了年纪,有些力不从心,希望儿子能接手。考虑几天,叶智彬辞掉工作,回家开店,“这一带的街坊,谁家没吃过我们家的春卷,再辛苦也要把这活接上”。接手后,叶智彬像父亲一样,深夜到店里和面、打浆,他要赶在天亮前摊好一批饼皮,天亮开店,老婆来看店卖饼皮,他去送货。“甩了7年的饼皮,我的手有时候会有点抖。”叶智彬说,这实在是个辛苦的活,赚的钱并不多。至于以后是否让儿子接班,他表示,很希望传统手艺能传下去,但将来的事还是让孩子自己决定。
□征集令
街头巷尾,总有那么一些“破而牛逼”的小吃店,店面狭小,甚至没有招牌,但食客盈门,历史悠久。这样的老店,承载了街巷的岁月,留住了时光的味道。如果您知道这样的老店,不妨拨打968111向我们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