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慢读/闲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了中国《打工女孩》
获个诺奖出本“获奖心得”
“鸟书”“怪书”都具史料价值
西语翻译家孙家孟去世
“我可否请她做我的寡妇?”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中国《打工女孩》
她从《华尔街日报》辞职
张彤禾
上海译文出版社《打工女孩》
英文版《工厂女孩》
 

N本报记者 郭大路

一本记录中国底层现状的《打工女孩》。两周前开始上市,纪实类的打工题材,本不易讨好市场,但出版方却大胆首印30000册,发货第一周,库存一空,一跃成为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重磅新书。

该书编辑、上海译文出版社张吉人告诉本报记者,从英文版《工厂女孩》到中文版《打工女孩》,从纽约到中国,这本书走了5年。

作者丈夫很有名

《打工女孩》作者叫张彤禾,一个在纽约长大的华裔女孩。在中国,她的丈夫彼得·海斯勒比她更有名气,彼得·海斯勒是位美国作家,中文名何伟,他撰写的《江城》、《寻路中国》曾入选近两年各类年度好书榜。张彤禾是华裔物理学家张立纲之女,199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从小会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曾是《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在中国生活过十年。

据张吉人介绍,约在2004年左右,因为何伟常在深圳做纪实调查,张彤禾也常从北京去广东,那时起她已经注意到了东莞打工女孩,并与她们当中的一些人成了朋友。为了全面了解这些打工妹的生活,她在东莞租了房子,以便周末可以从北京飞往东莞。

身不由己的记者生涯,让张彤禾无法持续展开调查,不久,她索性从《华尔街日报》辞职,成为自由写作人。从2004年至2007年,张彤禾深入跟踪调查这些东莞打工女孩的生涯,甚至不远千里跟她们回家过年,了解这些女孩的家乡生活背景,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书在美颇受赞誉

2007年,张彤禾回到纽约,把她了解的真人真事写成《工厂女孩》,2008年在美出版,当年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商业周刊》评为2008年度优秀读物之一,还得了三个奖:美国笔会非小说研究文学奖、亚裔美国文学散文奖和泰尔扎尼国际文学奖。

早在2011年,中国作家王佩在读到这本书英文版时曾撰文称赞:“……这本书会让中国那些从事非虚构写作、纪实写作、田野调查的作者们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如果他们还有羞耻之心的话。”这话有点夸张,却也未必全无道理。张吉人说,至少在2008年前,在中国,甚至在西方,同一题材同一类型的非虚构类纪实作品都是罕见的。他所见的香港理工大学潘毅教授的《中国女工》虽然谈到同一问题,却是一本比较艰深的学术著作。

至于张彤禾的现状,张吉人说,她目前与丈夫一起,带着两岁多的双胞胎女儿,住在埃及开罗。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