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黄凌燕 文/图
本报讯 一批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来莆田寻找抗日老兵,他们想记录抗战历史,并为困难老兵提供生活救助。经本报3月29日报道后,引起关注,不少市民纷纷拨打本报热线968111提供抗战老兵线索。昨日,记者依照市民提供的线索,跟随志愿者来到莆田秀屿东庄镇栖梧村郑厝,探访96岁的抗日老兵郑玉长。
老人当年多次中弹,还曾被日本兵俘虏,数次命悬一线。这位传奇一生的高龄老人由于家中危房改造,目前只能暂时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平房里。每逢雨天,还要忍受四处漏雨的困扰。
家族共七人当兵 只有他一人回来
得知有人前来拜访,老人拄着拐杖,早早地等候在门口。他身材清瘦,一顶佩戴多年的棉帽,一身上世纪50年代常见的粗布衣裤,站在简陋的木板平房前。
在简陋的屋子里,老人讲起了他的故事。1940年,年仅22岁的郑玉长同村里6位年轻的族亲一起应征入伍,准备奔赴抗日前线。当年一起应征的七名宗亲,只有他一人活着回乡。
如今老人身上还有累累伤痕,但他觉得自己很幸运。1941年底,他随部队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在与日寇血战中,他的左下颚被子弹击穿,
至今左脸比右脸浮肿,脸上还有一道深深的伤疤。郑玉长的侄子说,早年叔叔的嘴角还流脓,由于牙龈被打穿,连假牙都安装不了,每次吃饭都只能生咽。
曾被俘虏七个月 战后他步行回家
1944年夏季,第十军驻守衡阳城,与日寇激战47天。其间日机轰炸,全城大火,在战斗中,郑玉长右腿中弹,现在每到变天,他的腿就疼痛难忍。
“当年守城战结束后,我在一座炮台里留守两日,不料被日军发现,就在要被枪毙的危急时刻,一名日军军官骑马经过,下令把我留下做挑夫。”七个月后,他和其他一同被俘虏的人莫名其妙被释放了。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抗日胜利了。
郑玉长开始步行回乡,一路上他打过零工,当过乞丐,经过一年跋涉,终于回到莆田老家,而后开始务农,过着清苦的日子。
志愿者将为老人 申请生活救助金
目前,郑玉长是全村最年长的老人,四代同堂,两对双胞胎曾孙活泼可爱。记者看到,老人住的屋子用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板木条随意搭建,白天都要靠灯光照明,屋里塞满了杂物和旧家具。
郑玉长的孙媳郑淑敏告诉记者,他们原先的家是危房,现在正在改造,他们只能临时搭盖两间木平房暂住。爷爷和她的公公住一间,父子俩合一张床。她和4个孩子住一间,她的丈夫在外地打工,他们已在这生活了半年。“一到下雨天,四处漏雨。”郑淑敏告诉记者,“爷爷每月除100元高龄补贴外,再无任何收入和福利保障,我们全家都是打小工的,还要抚养4个上学的孩子,负担非常重。”
志愿者“雪山”当天说,他将把郑玉长的遭遇上传到关爱抗战老兵网站,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同时他将为老人申请生活救助金,让他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