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郭大路
明日谷雨。
这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众芳摇落,不复喧妍,各自生子结果去也。姗姗迟开占尽风情的,是牡丹。河南、山东和江淮一带,牡丹也称“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是千年前传下的雅事。
明代长乐人谢肇淛说,牡丹在唐朝以前还没有被世人赏识,本来只能挂靠芍药,被随便叫做“木芍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一名鹿韭,一名鼠姑”,也不被看重;直到诗人谢灵运说了句“竹间水际多牡丹”,这艳名才被传扬开来。唐代开元盛世以后,牡丹由艳而贵,渐渐尊为花中之王。
福建本来不生牡丹。谢肇淛说,“牡丹自闽以北处处有之”,他有次路过濮州(山东菏泽一带),“曹南一路,百里之中,香风送鼻,盖家家圃畦中俱植之”——山东人是种菜似的种牡丹;宋人陆佃更夸张,说丹延一带的牡丹“与荆棘无别,土人皆伐以为薪”——真把牡丹当柴烧啊。
到处生长的牡丹,偏偏“不入闽”。到明代,福州有人想方设法引种牡丹,“一二年间,亦开花如常,但微觉瘦小,过三年不复生,又数年则萎矣”。引种效果为什么不好?大概因为榕城地气太热吧。
如今福州也有牡丹了。1997年,广霖方丈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地引种,在闽侯雪峰寺辟了至少50亩牡丹园,算到今年,园子该有百亩规模,牡丹花会也有十六届了吧?
雪峰山上开牡丹,多半因为海拔高,《闽都记》里说山上“未冬或雪,盛夏无暑”,小气候正合了牡丹的脾性。寺院种牡丹并不少见,“开元末,裴士元为郎官,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为天下奇赏”,“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众香寺和兴唐寺都在当今山西。“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这说的是著名的西安慈恩寺。
要说名寺的话,建于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的雪峰寺,可算“南方第一丛林”,“第一”是因为开山祖师义存辈分奇高,是禅密双修的高僧。不提别的,单说禅宗五家中,云门、法眼的宗师都出自义存门下,义存已算“宗师的宗师”。
谷雨三朝看牡丹,明日,你若只是踩一脚油门上雪峰,那是普通一游;若赏花前记得一读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你是爱花人;若能邀上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博导谢重光教授,携带雨前新采的洞庭东山碧螺春,在牡丹园里用“源自南亭、双溪……乃达闽江”的雪峰之水泡上,与谢教授倾谈他多年前下足功夫研究的雪峰开寺公案,那么,算你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