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东方早报
本报讯 近日,江苏扬州邗江区发现残损古墓,其中出土的一块墓志的铭文写着“隨故煬帝墓誌”,让当地文物部门认定墓主为隋炀帝。前天,记者采访多位扬州学者,他们对该结论存疑,认为根据目前出土的文物就确定墓主身份为隋炀帝略显草率。
“墓志铭”很反常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李文才对出土的墓志铭提出了几点疑问。他表示,根据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规定,皇帝陵墓不使用墓志铭,也不立功德碑,因为皇帝代天理物,功绩之大,无法用语言表述。皇帝陵墓使用的是“金匮玉册”,以标明其皇位的合法性,或用来记录其功绩。因此,隋炀帝墓葬出土墓志铭,乃是不符合制度的反常现象。
此外,李文才告诉记者,墓志铭中的“隨”字和“于”字也显得可疑。杨忠当年被封为“隨国公”,所用的字确为“隨”字,但杨坚建国以后,觉得该字带“辶”字偏旁不吉祥,故将国号改为“隋”字。至炀帝被杀改葬,“隋”字已经使用四十余年。假设该墓系奉唐高祖诏令改葬,那么负责改葬者,不应该使用早就废弃不用的“隨”字;而“于”字一般情况下,用作介词时,多用“於”而不用“于”。
“隋炀帝”也可疑
其中,让李文才觉得还有可疑的地方就是,墓志铭中的大业年号,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李渊攻进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改大业年号为“义宁”,则大业十四年应该称为“义宁二年”。如果该墓系奉唐高祖诏令改葬,就应该使用“义宁”年号,而不是继续使用“大业”年号。该观点也得到扬州市政协文史和学会委员会主任王虎华的认可。
李文才告诉记者,墓志铭“隨故煬帝墓誌”这几个字,也有可疑之处。打开二十四史不难看到,称皇帝的谥号时,一般不会直接说“某帝”,而是说“某皇帝”,如称唐太宗时,就说“太宗文皇帝”,其中“太宗”是庙号,“文”是谥号;称唐玄宗,则说“玄宗明皇帝”,玄宗为庙号,“明”则为唐玄宗的谥号。如果该墓系奉唐高祖之命改葬,即使要刻墓志铭,也应该说“隨故煬皇帝”,而不是“隨故煬帝”,因为前者才是官方正式的叫法,“隋炀帝”只是民间通俗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