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台湾“中央图书馆”为庆祝馆庆,日前推出馆藏古籍特展,众多稀世名书纷纷亮相。展品中的一部“福建宋书”——建阳崇化书坊陈八郎宅刊行本《文选》,因为是宋刻、宋印,极为珍贵,被奉为“镇馆之宝”。本报驻台记者日前特别获邀进入该馆特藏库房,一品书香。
藏书柜红桧木制
上周,图书馆特藏部史上首次面向记者开放,本报驻台记者成为获准入内参观的两岸四名记者之一。
刚走进古籍库房,一阵夹杂着淡淡清甜味的芳香扑鼻而来。图书馆特藏组主任俞小明向记者介绍说,这是台湾本土红桧木的香味。红桧木生长于阿里山,是台湾最富特色的树种,质地很硬,防腐防虫,还特别透气,让古籍始终保持“呼吸”的畅快,是珍藏古籍的书柜绝佳原材。她说,由于台湾红桧木已被列为禁伐树种,馆内这一排排的大书架本身就是稀世珍品。
俞小明说,目前馆藏量已达400万册,其中善本古籍达13万余册,特藏部所藏珍品则为1.2万余册及900多件拓片。图书馆工作人员表示,当年抵台的珍品古籍中,还有4万多册现藏于台北故宫。
五臣注本《文选》为当时考试参考书
宋版书俗称“一两黄金一页书”,历来是古籍收藏的极品。此次展出的珍品中有两
件“镇馆之宝”均为宋书,分别来自宋朝中国印刷的重镇建阳与扬州。
此次展出的《文选》为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主编,是两岸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为公元1161年宋代著名的书商建阳崇化书坊(今建阳市书坊乡)陈八郎宅所印行,是完整的五臣注本。
俞小明介绍,五臣注本后又出现了六臣注本,对五臣注本大幅删改,五臣注本开始失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未见此本,所以这部书实属罕见秘籍。她说,宋时期福建印刷业极为发达,本书为士子的重要考试参考书,书中密密麻麻的圈点,历代藏书家皆认为确实是宋人所圈校的证明。另外,本书字体刀法略带瘦金体风格,属南宋初期建阳刊本风格。
《注东坡先生诗》来自扬州
台湾“中央图书馆”此次展出的另一件宋版书为南宋淮东仓司所刻的《注东坡先生诗》,来自扬州。该珍品存世的均为残本,分别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台湾“中央图书馆”。
俞小明介绍说,此书为宋
人施元之、顾禧注释的苏东坡诗集,距今至少有800年。此书在宋版书中堪称佼佼者,是由书法家傅犀手书上版,字体模仿欧阳询,所用纸墨也是上上之选。
抗战时期抢救保存
台湾“中央图书馆”前身为1933年筹设于南京的“国立中央图书馆”。
因抗战时局动荡,上海、江浙当地藏书世家的后人纷纷将祖传善本抛售,流落日本、美国等地,众多留沪文化人士忧心忡忡,开始积极抢救。
在郑振铎、蒋复璁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这批文化人士冒险搜购了4.8万多册善本古籍。这些珍品后来由专人护送到香港,再空运至重庆,后再辗转抵台,成为该馆馆藏的重要基础。
因当时是秘密搜购,要躲避日伪耳目,所以所购古籍均在前页加盖“希古右文”印,尾页盖“不薄今人爱古人”印,以示标记。此次展览也因此命名为“希古右文特展”,分批展出抢救保存的这批珍贵古籍。
本报驻台记者
练仁福